跋·跋
(招文张氏刻《太白阴经》十卷跋,称从影宋抄本录出较。)
《四库全书》本多二卷,与唐、宋〈艺文志 合。首有李筌自序,序後有内侍高班品赵承信等列衔五行,与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所称本合。惟少御书祗候臣钱承颢勘一行,或传写失去。壬辰夏,偶得旧抄本六卷,以之互校。卷三〈将军篇
张刻仅存其目,卷五〈搜山烧草 、〈前茅後殿 、〈衅鼓 、〈屯田 、〈人粮马料 、〈军资 、〈宴设音乐 等七篇,则并其目而佚之,其卷六阵图竟有大不类者,更以《通典》所引《太白阴经》校之。合於旧抄者,十之七八;合於张刻者,十之一二。张刻多以意改窜,证以旧抄本,痕迹宛然。然则所谓影宋云云者,犹在真膺之间也。惜旧抄阙末四卷,无从校补。今定前六卷主,旧抄本七八卷主。
文澜阁本仍参合异同於下,惟九十两卷,则仍依张刻付梓云。
庚子长夏。金山.钱熙祚识。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素书
- 三略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