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式·龟卜篇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则灵龟负图,自河而出也。是龟龙麟凤四灵,龟居其一;托梦於元王,何其贤也!不避豫且之网,何其愚也!生既不能全身避害,死亦安能灼骨而知吉凶。古人所以设此法者,谓「兵为凶器,战为危事。」圣人得之以兴,凡夫得之以废,不可轻举矣。愚人不自谓其愚,皆自谓其智,故立卜法,假于阴阳,亦惑愚人之心,非为智也。太公曰:「蓍,朽草也;龟,枯骨也。安知圣人之智虑哉?
是知神亦不能自智,圣亦不能自智。赞圣人之事者,其犹砥乎!凡龟有五色,随其旺相而用之,一龟之内有六厨左右翼,君王用上尺有二寸,大夫用中,庶人用下;後左足为春,前左足为夏,前右足为秋,後右足为冬,四季用中厨。
经曰:何知我神,骨白如银!何知我圣,千里路正!又曰:其骨须白,其色须鲜,其皮如蜡,其界如法。
龟有五兆,以定吉凶。一兆之中为五段,可以彰往察来:内高为金,外高为火,五曲为木,正直为土,头垂为水。水无正形,因金为名,常以晴雾为水。一兆之中从头分为五乡,头为甲乙,次为丙丁,次为戊己,次为庚辛,次为壬癸。常以头微高为上兆,正横为中兆。春夏以内为头,秋冬以外为头。
假令木兆:甲乙乡为本宫,丙丁乡为子孙,戊己乡为妻财,庚辛乡为官鬼,壬癸乡为父母。但以此乡断吉凶,及支入兆,假令木兆:金支是官鬼,木支是兄弟,土支是妻财,火支是子孙,水支是父母。看支入乡,以断吉凶成败。
我往攻彼,则彼为主。兆欲头伏足落,及格横,身内摧折、暗雾、昏惊、震动、猖狂、文不食墨、火天穿者,破军杀将。
彼来攻我。兆欲头仰足举。彼支援助,身内有力、食墨、鲜明、肥浓、安稳,兆吉言吉,兆凶言凶。万端吉凶,一看兆身,往往有验。无假日辰,夫有动不如无动,有支不如无支。有支则被支吉、格支凶,故兆连新,起动由人;新兆连故,起动无路。
捉头足,所作不成;头足衔芒,所求无累。君子动头,天下同忧;小人动足,天下驰逐。兆身过度,日向衰微;兆不出臼,势将微灭。
凡占贼:被支有外救,格支有外敌。若吾击敌,兆旺相、洪润、轩昂、有力、重偃仰吉;枯槁、伏落、雾悴、惊摧、分伏、足落、兆细而暗,凶。凡卜:以支及动乡,贼数日月,远近里数,生数三,成数八,旺相依数,休废减半。
凡卜兆:为我为客,支旺克兆,客胜;支囚为兆所克,客败。支洪润,贼强;支枯槁,贼弱。
「ㄟ」,飞鸟出林兆。出军行师,吉;安营入师,凶。
「ㄏ」,飞鸟入林兆。安营筑城,吉;行师,凶。
「工」,惊獐兆。有贼奄至,防闲城堡,吉。
「爪」,走鹿兆。有贼至,主奔走之事。
「一」,土兆大横。安城堡社,吉。
「八」,栖凤兆。自守,吉。
「[上十下四]」,需兆。安城垒,吉。
「川」,天兆。城垒袭人,吉。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