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谋下·选士篇
经曰:统六军之众,将百万之师,而无选锋,浑而杂用,则智者无所施其谋,辨者无所施其说,勇者无所奋其敢,力者无所着其壮,无异独行中原,亦何所取於胜负哉!故孙子曰:「兵无选锋,曰北。」
夫选士以赏,赏得其进;用士以刑,刑慎其退。古之善选士者,悬赏於中军之门,有深沉谋虑出人之表者,以上赏而取之,名曰:「智能之士」。有辞纵理横、飞箝捭阖,能移人之性、夺人之心者,以上赏而礼之,名曰:「辩说之士」。有得敌国君臣问间请谒之情性者,以上赏而礼之,名曰:「间谍之士」。有知山川水草次舍、道路迂直者,以上赏,而礼之名曰:「乡导之士」。有制造五兵、攻守利器,奇变诡谲者,以上赏得而厚之,名曰:「技巧之士」。有引五石之弓矢贯重札,戈矛剑戟便於利用,陆搏犀兕,水攫鼋鼍,佻身捕虏,搴旗摭鼓者,以上赏得而抚之,名曰:「猛毅之士」。有立乘奔马,左右超忽,踰越城堡,出入庐舍,而亡形迹者,上赏得而聚之,名曰:「蹻捷之士」。有往返三百里不及夕者,上赏得而聚之,名曰:「疾足之士」。有力负六百三十斤行五十步者,上赏得而聚之;或二百四十斤者,次赏得而聚之,名曰:「巨力之士」。有步五行、运三式,多言天道、阴阳、诡谲者,下赏得而存之,名曰:「技术之士」。夫十士之用,必尽其才、任其道。计谋使智能之士,谈说使辩说之士,离亲间疏使间谍之士,深入诸侯之境使乡导之士,建造五兵使技巧之士,摧锋捕虏、守危攻强使猛毅之士,掩袭侵掠使蹻捷之士,探报计期使疾足之士,破坚陷刚使巨力之士,诳愚惑痴使技术之士,此谓任才之道、选士之术也。三王之后,五伯之辟,得其道而兴,失其道而亡。兴亡之道不在人主聪明文思,在乎选能之当其才也。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史评
- 史通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