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七窍解·舌病
心窍于舌,舌者,心之官也。心属火而火性升,其下降者,胃土右转,金敛而水藏之也。胃逆而肺金失敛,则火遂其炎上之性,而病见于舌,疼痛热肿,于是作焉。
火之为性,降则通畅,升则堙郁,郁则苔生。舌苔者,心液之瘀结也。郁于土,则苔黄;郁于金,则苔白。火盛而金燥,则舌苔白涩;火衰而金寒,则舌苔白滑。火衰而土湿,则舌苔黄滑;火盛而土燥,则舌苔黄涩。五行之理,旺则侮其所不胜,衰则见侮于所胜。水者火之敌,水胜而火负,则苔黑而滑;水负而火胜,则苔黑而涩。凡光滑滋润者,皆火衰而寒凝;凡芒刺焦裂者,皆火盛而燥结也。
心主言,而言语之机关,则在于舌。舌之屈伸上下者,筋脉之柔和也。筋司于肝,肝气郁则筋脉短缩,而舌卷不能言。《灵枢·经脉》:足厥阴气绝,则筋绝。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其唇舌,脉不荣则舌萎人中满。《素问·热论》: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足三阴之脉皆络于舌,凡舌病之疼痛热肿,则责君火之升炎。若其滑涩燥湿,挛缩弛长诸变,当于各经求之也。
芩连芍药汤
黄芩三钱 黄连一钱 甘草二钱 贝母二钱,去心 丹皮三钱 芍药三钱
煎半杯,热服。
治舌疮疼痛热肿。
桂枝地黄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生地三钱 阿胶三钱 当归三钱 甘草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肝燥舌卷者。
若中风舌强语拙,或杂证舌萎言迟,皆脾肾湿寒,不宜清凉滋润,勿服此方。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史记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明季北略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墨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