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杂病解下·历节根原
历节者,风寒湿之邪,伤于筋骨者也。膝踝乃众水之溪壑,诸筋之节奏,寒则凝冱于溪谷之中,湿则淫泆于关节之内,故历节病焉。
足之三阴,起于足下,内循踝膝,而上胸中。而少厥水木之升,随乎太阴之土,土湿而不升,则水木俱陷,于是癸水之寒生,乙木之风起。肉主于脾,骨属于肾,筋司于肝,湿淫则肉伤,寒淫则骨伤,风淫则筋伤。筋骨疼痛而肌肉壅肿者,风寒湿之邪,合伤于足三阴之经也。
其病成则内因于主气,其病作则外因于客邪。汗孔开张,临风入水,水湿内传,风寒外闭,经热郁发,肿痛如折。虽原于客邪之侵陵,实由于主气之感召,久而壅肿卷屈,跛蹇疲癃。此亦中风之类也,而伤偏在足。盖以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寒湿,地下之浊邪,同气相感,故伤在膝踝。诸如膝风、脚气,色目非一,而究其根原,正自相同。
凡腿上诸病,虽或木郁而生下热,然热在经络,不在骨髓,其骨髓之中,则是湿寒,必无湿热之理。《金匮》义精而法良,当思味而会其神妙也。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四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白术二钱 附子二钱 知母四钱 防风四钱 麻黄二钱 生姜五钱
煎大半杯,温服。
历节风证,肢节疼痛,足肿头眩,短气欲吐,身羸发热,黄汗沾衣,色如柏汁。此缘饮酒汗出,当风取凉,酒气在经,为风所闭,湿邪淫泆,伤于筋骨。湿旺土郁,汗从土化,是以色黄。其经络之中,则是湿热,其骨髓之内,则是湿寒。法宜术、甘培土,麻、桂通经,知母、芍药,泻热而清风,防风、附子,去湿而温寒。湿寒内消,湿热外除,肿痛自平。若其病剧,不能捷效,加黄芪以行经络,乌头以驱湿寒,无有不愈。一切膝风、脚气诸证,不外此法。
乌头用法:炮,去皮、脐,切片,焙干,蜜煎,取汁,入药汤服。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陈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