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天人解·卫气出入
卫气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藏二十五周。
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足太阳之穴也。平旦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内眦,下手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锐眦,下足少阳,至小指次指之端。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名指之端。别入耳前,下足阳明,至中指之端。别入耳下,下手阳明,至次指之端。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入足少阴经。阴蹻者,足少阴之别,属于目内眦。自阴蹻而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阳之睛明,是谓一周。如此者二十五周,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于是内入于阴藏。
其入于阴也,常从足少阴之经而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是谓一周。如此者二十五周,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于是外出于阳经。其出于阳也,常从肾至足少阴之经,而复合于目。
卫气入于阴则寐,出于阳则寤。一日百刻,周身五十,此卫气之度也。
《难经》营卫相随之义,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相附而行,非谓其同行于一经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司马法
- 虎钤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老子
- 列子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