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改赦书世民被释 抛彩球雄信成婚
改赦书世民被释 抛彩球雄信成婚
当下魏征接过赦书一看,沉吟半晌,便说道:“不难。可将第二句中‘不’字上,竖出了头,下添一画,改作‘本’字,‘本赦南牢李世民’,便可以放他了。”茂公称善。二人随即改了赦书,令从人带了秦王的逍遥马、定唐刀,同到牢中见秦王。将改诏放走之事说知,秦王拜谢。徐、魏二人道:“主公,臣等不久亦归辅主公。今事在匆促,请主公作速前去,恐魏王早晚回来,难以脱身矣!”秦王十分感激,提刀上马,拱手辞别而去。
再说魏王班师回来,问起秦王如何,徐茂公道:“主公诏书后批语:有‘满牢罪人皆赦免,本赦南牢李世民’,故臣已放他去了。”李密闻言,大怒道:“取诏书我看。”徐魏二人连忙取上,李密细细看出改诏的弊端,拍案大喝道:“都是你二人弄鬼,侮玩孤家。本当处斩,姑念有功有前,饶你们一死。你们去吧,孤今用你们不着。”喝令廷尉将二人赶出。茂公冷笑,写诗一首,贴在午门上,诗曰:
丧失贤良事可伤,昏君无智太荒唐;
强合压境谁堪恃,不及当年楚霸王。
茂公将诗贴毕,与魏征出城而去。
这边午门外有值日官连忙报知李密,李密看了诗句大怒,即差秦叔宝、罗成赶走,拿他们回来,以正国法。叔宝,罗成出城,鬼混了一日,进朝回复道:“臣等追寻二人,并无踪迹,不知去向。”李密大怒道:“好奸党,明明私情卖放,还敢在孤家面前搪塞!”喝左右绑这二人,押出斩首。闪出程咬金大叫道:“主公,这个使不得,你不想想,这皇帝是那里来的?如今怎么无情,动不动就要杀起来。”李密大喝道:“好匹夫,焉敢奚落孤家!”吩咐左右,一并把他推出斩首。吓得两班文武,一齐跪下道:“乞主公息怒,看他三人从前之功,免其一死。”再三保奏,李密怒犹未息,说:“既是众卿力保,将三人削去官职,永不复用。”三人勉强谢恩而出。程咬金一路大叫道:“有这样可笑的人!我让他做皇帝,如今他倒作威作福起来!”叔宝道:“事已如此,说也无益。”咬金道:“秦大哥、罗贤弟,我们如今周游列国,到处为家,看有甚么机会罢了。”罗成道:“说得有理。”
此时秦母、程母俱已去世,只有罗成母亲在堂,三人各各收拾车辆,带了家眷,一同登程,沿路周游去了。当时金墉关六骠八猛十二骑,见魏王如此,渐渐分散。那洛阳王世充听了这消息,心中大喜,即密传将令,暗暗起兵来取金墉不表。
再说李密兵势大衰,手下只有王伯当、张公瑾、贾闰甫、柳周臣保护,心中也有些着急。时值荒年,粮饷均无着落,心中十分着急。一天黄昏时分,忽听炮响连声,军士来报说:“王世充来袭金墉,攻打甚急。”李密大惊,连夜与众将计议,都是面面相觑,粮草又无,兵马又少,怎生迎敌?君臣商议,惟有弃了金墉。投奔别国,再作区处。李密道:“如今投那国去好?”王伯当道:“若投别国,俱是小邦,未必相容;莫特投唐,庶可苟全。”李密道:“我与世民有隙。”伯当道:“不妨。向来李渊仁厚,世民宽宏,决不会难为主公的。”李密犹豫未决,忽报王世充人马攻破两城了,李密大惊,伯当道:“主公快上马。”张公瑾、贾闰甫、柳周臣都弃了家小,走马出城,望长安而奔。这里王世充入城安民,只斩了萧后,其余各家家小,俱皆赦免,不在话下。
再说李密一行五人,行到长安,在午门外,先自绑缚,送人本章。高祖看了,对世民道:“金墉李密,被王世充暗袭,破了城池,今来投顺,我欲杀之,以消你之恨。你意若何?”世民道:“乘人之危,杀之不仁,又失人望。望父王怜而赦之,复以恩结之,则天下归心矣!”高祖大悦,即宣进来。李密到金阶,俯伏在地,高祖离坐,亲解其缚,赦其前罪,封为邢国公。又将淮阳王李仁的公主,配与李密为妻。封张公瑾、王伯当、贾闰甫、柳周臣为廷尉。伯当不受,愿为李密幕将,高祖许之。这话休表。
再说洛阳王世充得胜回国,想起妹子青英公主尚未招驸马,遂下旨在午门搭一彩楼,凭妹子掷球自择。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楼上,抛球择婿,对天祝道:“姻缘听天由命。”就吩咐宫女,将球掷下·却落在一个青面红须大汉身上。你道那大汉是谁?却就是单雄信。只因他抛弃了李密,来到洛阳,在彩楼边经过,公主一球,正中顶梁。两边宫官太监,邀住雄信,延入午门。王世充见了,心中大悦,立与成亲。过了数日,叔宝、罗成、咬金三人。游到洛阳,闻得单雄信为驸马,同来投他,雄信接见大喜,意欲奏知王世充,封他们官爵。但恐他们与唐家有旧恩,异日反复无常,反为不美,不如且款留在此,再作理会。便奏过王世充,将金亭馆改作三贤馆,供养他三人在内,逍遥安乐,不表。
且说李密虽为驸马富贸,焉能比得前日为魏王时快意?欲要反唐,未得其便。适值山西有变,李密就在高祖面前,讨差出师,愿效微劳。高祖下旨,命他收服山西。李密得旨甚喜,退回府中,意欲公主同去,遂将心思,一一说知,并道:“此去成功,公主即为王后。”公主大怒骂道:“你这狼心狗肺之人,我家伯伯何等待你,你不思报恩,起此反心,真逆贼也!”李密骂道:“你这贱人,如此无礼!”遂拔出宝剑,将公主杀了,即招伯当相商。伯当见杀了公主,大吃一惊道:“不好了!还有什么商议?此时不走,等待何时?”李密慌忙与伯当上马,逃出东门而走。
这里邢国公府中家将,飞报入朝,高祖得报大惊,命秦王领兵追赶,碎尸万段。秦王领兵出东门一路赶去,李密回头一看,只见一队人马飞奔赶来。李密与王伯当纵马加鞭,行不上十里,到了艮官山断密涧,见追兵已到,李密连声叫苦。王伯当把戟向前,大喝道:“唐兵休赶,俺王伯当在此。”秦王道:“王兄,李世民特来劝你。今日之事,猜理皆亏,劝王兄不如降了唐家吧!”伯当道:“千岁,不必多言。俺王勇素重纲常,事虽无济,有死而已!”遂勒马挺鼓刺来。这里众将一齐放箭,伯当恐伤了李密,把身向前挡住。用戟挑拨,叮叮当当,把箭杆都拨在地下。不料旁边一箭,射中李密左腿,李密呵呀一声。伯当回头,才掇得一掇,就着了数箭,手戟一松,万弩射身而死。李密并同行数人,亦被射死。秦王下令,将王伯当尸首葬在艮宫山,把李密首级斩下,收兵回长安,入朝复旨。高祖命将李密首级,号令午门示众。
不多几日,徐茂公、魏征,行至午门外,见了孪密首级,哭拜于地。有守门军人,将二人绑缚,入朝启奏。高祖闻知,叫推进来,军士将二人拿到金阶,秦王一见,忙奏道:“这就是徐绩、魏征,改诏私放臣者。”高祖闻奏,即令秦王下殿解缚。秦王领旨,下阶解缚,谢叙前情,就要二人归唐。二人道:“要臣归辅,必须葬祭了魏王尸首,以尽旧主之谊,然后归附。”秦王将此言奏请高祖,高祖准奏,命秦王前往主等。秦王就将李密尸首,用天子礼葬于艮宫山。致祭毕,徐绩、魏征,就旧唐朝。高祖封徐绩为军师,魏征为洗马,按察四方,招集金墉七骠八猛十二骑。那些金墉旧将,闻二人归唐,皆来归附。欲知后事,再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韩非子
- 管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