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 报唐璧叔宝让刀 战朱登咬金逞斧
报唐璧叔宝让刀 战朱登咬金逞斧
却说山东唐璧以楚德为元帅,统兵五万先到,小军飞报入营,刘黑闼接进营中,见过了礼,刘黑闼道:“有劳王爷兴兵来肋,若灭唐家,愿与王爷平分天下,共掌山河。”唐璧道:“不敢,弟念昔日与窦千岁情谊,恨被唐家所灭,难得刘王爷与主报仇,兴兵到此,故尔拔刀相助。”刘黑闼连声相谢,即楼酒接风。
次日,唐璧与刘黑闼、楚德、苏定方等出阵,独有唐璧来到关下讨战。小军飞报进营。秦王便问众将道:“那一位王兄出去会他?”叔宝道:“小将愿往。”遂提枪上马,开了关门,来到阵前,认得是唐璧,即欠身施礼道:“故主唐爷,小将甲冑在身,不能全礼,马上打拱了。”唐璧见是叔宝,叫一声:“秦琼,孤家往日待你也不薄,你今日怎敢与孤家会战呢?”叔宝答道:“唐爷差矣!我主唐王,与你素无仇隙,你今起兵到来,出于无名。我劝唐爷不如归顺唐家,也不失王侯之位。若执迷不悟,那时悔之晚矣!”唐璧听了,大喝道:“胡说,自古道:‘天下者,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孤家争取江山,管什么有仇无仇?你这个马快手,晓得什么?照爷爷的刀吧!”言罢举刀就砍。叔宝使枪架住道:“唐爷不必发怒,还要三思。”唐璧又将刀砍来,叔宝又使枪架住,一连架过三刀。叔宝道:“唐爷,小将曾在你标下一番,故此让你三刀。如今要还枪了。”唐璧又举刀砍来,叔宝把枪架住,往上一枭,那唐壁的刀几乎枭脱,叫言:“好厉害!”自料不是对手,回马就走。
后面楚德看见主公输了,便拍马上前,大喝道:“勿伤我主,俺楚爷来了。”摆动神钢叉,来战叔宝,战了八九合,被叔宝刺落马下,取了首级,回营缴令,秦王大喜,即摆酒贺功。小军飞报进来说:“昔日众将俱在关外,求见千岁爷。”秦王听了,吩咐开关迎接。那一干众将,闻得秦王放出天牢,又封了锏鞭,不惧奸王,故此各各都来。那时众将见开关迎接,一齐进关,朝见毕。秦王大喜,吩咐摆酒接风,俱留在关内听用。
再说刘黑闼见唐璧输了,又折元帅楚德,心中不快。忽见小军报进道:“启王爷,今有南阳王朱登,上梁王沈法兴,通州王李子通三处人马,一齐到了。”二王大喜,出来接进营中,见礼已毕。刘黑闼道:“多承列位王爷,不辞跋涉而来弟心甚觉不安。”三位王爷道:“辱承相召,本欲早候,乃羁迟时日,有负见招之意,望乞恕罪。”刘黑闼道:“不敢。”即将战败之事,一一说明,吩咐摆酒接风。
到了次日,众位王子升帐,刘黑闼道:“请问今日那位王爷出阵。”南阳王朱登应道:“小侄愿往。”四位王爷大喜。朱登提枪上马,杀气腾腾,威风凛凛,来到关下讨战。小军飞报进来:“启千岁爷,外边有一员小将讨战。”秦王问道:“那位王兄出去会他?”闪出程咬金道:“小将愿往。”遂提斧上马,开了关门,一马冲出。来到阵前,看见朱登面如满月,眼若流星,年纪不下十八九岁,叫声:“好一个小将,快通名来,或者你是故交之子,我好留情饶恕,若是野贼种,我就一斧砍为两段。”朱登喝道:“你这丑鬼,休得多言,孤乃南阳王朱登是也。”咬金道:“呀,你叫朱登,乃是野贼种,不要走,照爷爷的斧吧。”当头就是一斧劈下,朱登把枪一架,咬金又一斧砍来。朱登大叫一声:“呵呀一好一员勇将!”说未完,扑的又一斧,一连三斧,把朱登劈得汗流脊背,说声:“好厉害!”却待要走,不料第四斧就没力了。朱登笑道:“原来是个虎头蛇尾的丑鬼,就把枪劈面来迎。连战几个回合,战得程咬金只有招架,并无回兵。朱登趁势拦开斧头,扯出鞭来一打,正中咬金左臂。咬金便大叫道:“呵唷,小贼种,打得你爷老子好厉害!”回马便走,大败进关,来见秦王,连称厉害。
秦王又问,谁去迎敌?闪出齐国远道:“小将愿往。”遂一马冲出,与朱登交战,不上十合,也大败进关。次后史大奈出战,也败了。此时四王正在掠阵,见朱登少年英雄,不胜欢喜。末后尉迟拳出故,与他交手,有百十余合,不分胜败。直杀得日色西沉,各各收兵。朱登回进营中,四王迎接,俱皆称贺,吩咐摆酒庆功。 这边尉迟恭回进关中说:“朱登年纪虽小,本事高强,一时难脱。待明日俺出去,必要擒他,才见手段。”叔宝道:“尉迟将军不可,我知他非别人,乃南阳侯伍云召之子。只因炀帝无道,伊祖与父,忠心不昧,祖遭荼毒,父被逼迫,继与朱灿抚养成人,故名朱登。待末将明日出去会他,说他归降主公便了。”秦王大喜。
次日,朱登又在关外讨的,叔宝提枪上马,来到阵前,看见朱登,就叫道:“贤侄,你叔父秦叔宝在此,对你讲话。”朱登大怒道:“放狗屈,你这匹夫,孤家何曾认得你?擅敢妄自尊大,称侄道叔!”提枪就刺。叔宝也怒道:“不中抬举的小蓄生!”也把枪相迎。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叔宝见朱登枪法并无破绽,又把枪挡住道:“贤侄,你还有所不知,我对你说明始末,方知我叔父不差。当年你父伍云召在扬州,曾与我有八拜之交,结为异姓兄弟,情同手足。曾对我言及贤侄,寄托朱灿收养,他日长大相逢,当以正言指教。不意你令尊去世,贤侄如此英雄。目令唐朝堂堂天命,岂比那刘黑闼卑卑小寇?劝贤侄不如归顺唐朝,一则不失封侯,二则弃小就大,不使英雄耻笑,以成豪杰之名。贤侄以为何?”朱登听了这番言语,心中省悟,只因四家王子在后掠阵,恐他识破,反为不美。只得变脸道:“不必多宫,照孤家的枪吧!”一枪刺来,又战数合,暗想:“他方才所言,十分有理,我既有归顺之心,与他交战何益。”就虚刺一枪,回马就走。叔宝随后退来。四家王子见朱登败走,恐防有失,忙令众将放箭射去,叔宝只得退回关中,不表。
再说朱登回营,就道:“列位王爷,那秦琼果然厉害,小侄不能及他,故被杀败而回。”四位王子道:“胜败乃兵家之常,何必介意?明日再出兵去战吧。”未知次日交战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