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诗之有评,犹医之有方也。评不精,何益于诗;方不灵,何益于医!然惟善医者能审其方之灵,善诗者能识其评之精,夫岂易言也哉!诗话之编多矣,《总龟》最为踈驳,其可取者惟《苕溪丛话》;然贪多务得,不泛则冗,求其有益于诗者,如披砂简金,闷闷而后得之,故观者或不能终卷。友人魏菊庄,诗家之良医师也,乃出新意,别为是编。自有诗话以来,至于近世之评论,博观约取,科别其条,凡升高自下之方,繇粗入精之要,靡不登载。其格律之明,可准而式;其鉴裁之公,可研而覈;其斧藻之有味,可咀而食也。既又取三百篇、骚、选而下,及宋朝诸公之诗,名胜之所品题,有补于诗道者,尽择其精而录之。盖始焉束以法度之严,所以正其趋向,终焉极夫古今之变,所以富其见闻。是犹仓公、华佗,按病处方,虽庸医得之,犹可藉以已疾,而况医之善者哉!方今海内诗人林立,是书既行,皆得灵方,取宝囊玉屑之饭,瀹之以冰瓯雪盌,荐之以菊英兰露,吾知其换骨而仙也必矣。姜白石云:不知诗病,何由能诗,不观诗法,何由知病?人非李杜,安能径诣圣处!吾党盍相与懋之!君名庆之,字醇甫,有才而不屑科第,惟种菊千丛,日与骚人佚士,觞咏于其间。阁学游公受斋先生,尝赋诗嘉之,有“种菊幽探计何早,想应苦吟被花恼”之句,视其所好事,以知其人焉。淳佑甲辰长至日,玉林黄昇叔旸序。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