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臣工之什·武
【原文】
于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注释】
光耀啊,周武王,
他的功业举世无双。
确实有文德啊,周文王,
能把后代的基业开创。
继承者是武王,
止住残杀战胜殷商,
完成大业功绩辉煌。
【译文】
⑴於(wū):叹词。皇:光耀。
⑵竞:争,比。烈:功业。
⑶允:信然。文:文德。
⑷克:能。厥:其,指周文王。
⑸嗣:后嗣。武:指周武王。
⑹遏:制止。刘:杀戮。
⑺耆(zhǐ):致,做到。尔:指武王。
【赏析】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武王克商,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又据《礼记·乐记》记载,孔子曾说《大武》“再成而灭商”,可知《武》是《大武》乐舞二成的歌诗。《武》之乐舞,表现的正是武王牧野克商的历史事实。史载武王十一年二月,周武王率兵伐商,进至商国都城朝歌南郊之牧野,纣王发大军相抗。周师大将军吕尚领先锋武士挑战,殷军前部倒戈而自攻其后,武王大军乘机掩杀过去。纣王大败逃回朝歌,登鹿台自焚,殷商灭亡,周武王成为天下最高君主。毫无疑问,这一战争的胜利成功是周代最大的业绩,周武王为周代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最高的功勋。所以《武》诗一开头,就以最高亢最雄浑的歌喉对周武王做出了赞颂:“於皇武王!无竞维烈。”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暴虐,厚赋税以盘剥国人,造炮烙酷刑以镇压异己,嬖爱妇人妲己,宠信佞臣费中、恶来,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即周文王),微子数谏不听而亡去,比干强谏而被剖心,箕子佯狂为奴亦遭囚。纣王的倒行逆施,令百姓怨愤,令诸侯寒心。因此,周武王伐商,是一场反抗暴政的正义战争,是符合民意、顺应历史潮流的壮举,它必然得到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的普遍拥护与欢迎、响应。此篇《颂》诗对周武王完成克商大业的赞美,尽管是站在周王朝统治者立场上的,但也是同时代民众心声的反映,令人感到真实可信,不像后世郊庙歌词虚应故事的陈词滥调那么惹人厌烦。
在唱出开头两句颂歌后,诗人笔调一转,饮水思源,怀念起为克商大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周文王来。文王(即西伯)被纣王囚禁羑里,因其臣闳夭等人献宝物给纣王而得赦免,他出来后献洛西之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伐崇戡黎,建立丰邑,修德行善,礼贤下士,深得人心,诸侯多叛纣而往归之。他为武王的成功铺平了道路,使灭商立周成为水到渠成之事,其功德不能令人忘怀。“允文”云云,真是情见乎词。
诗的最后三句,直陈武王继承文王遗志伐商除暴的功绩,将第二句“无竞维烈”留下的悬念揭出,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深有一波三折之效,使原本呆板的《颂》诗因此显得吞吐从容,涌动着一种高远宏大的气势。可以说,此诗是歌功颂德之作中的上品。
当然,《颂》诗的本质决定了它必定具有一定的夸饰成分。武王伐商,诗中声称是为了“遏刘”,即代表天意制止暴君的残杀,拯民于水火。但战争是残酷的,所谓“圣人号兵者为凶器”(《六韬》)是也,牧野之战,《尚书·武成》有“流血飘杵”的记载,《逸周书·世俘》亦有“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的说法。所以崇尚仁义的孔子不免对之感到有些遗憾,说:“《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他老先生的话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金史
- 梁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