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召南·鹊巢
【原文】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注释】
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译文】
⑴维:发语词。鹊:喜鹊。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
⑵鸠:一说鳲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贵州民间传说斑鸠不筑巢,居其他鸟类筑的巢。
⑶归:嫁。
⑷百:虚数,指数量多。两:同辆。御(yà亚):同“迓”,迎接。
⑸方:并,比,此指占居。
⑹将(jiāng江):送。
⑺盈:满。此指陪嫁的人很多。
⑻成:迎送成礼,此指结婚礼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毛诗序》说:“《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鸠乃可以配焉。”以此诗为国君之婚礼。朱熹《诗集传》说:“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其女子亦被后妃之化,故嫁于诸侯,而其家人美之。”以此诗为诸侯之婚礼。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之盛可以知道,应为贵族的婚礼,而不是一般民间的婚礼。
诗三章都以鸠居鹊巢起兴。喜鹊筑好巢,鳲鸠住了进去,这是二鸟的天性。《齐诗》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鸠因成事,天性然也。”那么,姑娘出嫁,住进夫家,这种男娶女嫁在当时被认为是人的天性,如鸠居鹊巢一般。方玉润说:“鹊巢自喻他人成室耳,鸠乃取譬新昏人也;鸠则性慈而多子。《曹》之诗曰:‘鳲鸠在桑,其子七兮。’凡娶妇者,未有不祝其多男,而又冀其肯堂肯构也。当时之人,必有依人大厦以成昏者,故诗人咏之,后竟以为典要耳。”(《诗经原始》)诗中还点明成婚的季节,郑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这也是当时婚嫁的季节,陈奂说:“古人嫁娶在霜降后,冰泮前,故诗人以鹊巢设喻”(《诗毛氏传疏》)。各章二句写鳲住鹊巢分别用了“居”“方”“盈”三字,有一种数量上的递进的关系。“方”,是比并而住;“盈”,是住满为止。因此诗三章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唱。
一章“百两御之”,是写成婚过程的第一环,新郎来迎亲。迎亲车辆之多,是说明新郎的富有,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二、三章继续写成婚过程第二、三环:迎回与礼成。“百两将之”是写男方已接亲在返回路上,“百两成之”是迎回家而成婚了。“御”、“将”、“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个过程。“之子于归”,点明其女子出嫁的主题。因此,三章是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面加以概括,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热闹。仅使用车辆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
这首诗以平浅的语言写成婚的过程,没有如《桃夭》里以桃花来衬托新娘的艳丽,更没有直接去描写新娘的容貌。如果说“之子于归”一句还点出新娘这一主角,让人在迎亲的车队之中找出新娘来,那么,另一位主角新郎则完全隐在诗中场景的幕后,他是否来迎亲,就留给读者去想像了。细味诗中所写,往返的迎亲车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