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回 钟太保贻书招贤士 蒋泽长冒雨访宾朋
钟太保贻书招贤士 蒋泽长冒雨访宾朋
且说北侠智化二人商议已毕,方才安歇。到了次日,钟雄将军务料理完时,便请北侠智爷在书房相会。今日比昨日更觉亲热了。闲话之间,又提起当今之世谁是豪杰,那个是英雄。北侠道:“劣兄却知一个人,惜乎他为宦途羁绊,再也不能到此。”钟雄道:“是何等人物?姓甚名谁?”北侠道:“就是开封府的四品带刀护卫展昭字熊飞,为人行侠尚义,济困扶危,人人都称他为南侠,敕封号为御猫。他乃当世之豪杰也。”钟雄听了,哈哈大笑,道:“此人现在小弟寨中,兄长如何说他不能到此?”北侠故意吃惊道:“南侠如何能够到此地呢?劣兄再也不信。”钟雄道:“说起来话长。襄阳王送了一个坛子来,说是大闹东京锦毛鼠白玉堂的骨殖,交到小弟处。小弟念他是个英雄,将他葬在五峰岭上,小弟还亲身祭奠一回。惟恐有人盗去此坛,就在那坟冢前刨了个梅花堑坑,派人看守,以防不虞,不料迟不多日,就拿了二人:一个是徐庆,一个是展昭。那徐庆已然脱逃。展昭弟也素所深知,原要叫他作个帮手,不想他执意不肯,因此把他国在碧云崖下。”北侠暗暗欢喜,道:“此人颇与劣兄相得,待明日作个说客,看是如何。”
智化接言道:“大哥既能说南侠,小弟还有一人,也可叫他投诚。”钟雄道:“贤弟所说之人为谁呢?”智化道:“说起此人也是有名的豪杰。他就在卧虎沟居住,姓沙名龙。”钟雄道:“不是拿蓝骁的沙员外么?”智化道:“正是。兄何以知道?”钟雄道:“劣兄想此人久矣!也曾差人去请过,谁知他不肯来。后来闻得黑狼山有失。劣兄还写一信与襄阳王,叫他把此人收伏,就叫他把守黑狼山,却是人地相宜。至今未见回音,不知事体如何。”智化道:“既是兄长知道此人,小弟明日就往卧虎沟便了。大约小弟去了,他没有不来之理。”钟雄听了大乐。三个人就在书房饮酒用饭,不必细表。
到次日,智化先要上卧虎沟。钟雄立刻传令开了寨门,用小船送出竹栅,过了五孔桥。他却不奔卧虎沟,竟奔陈起望而来。进了庄中,庄丁即刻通报。众人正在厅上,便问投诚事体如何。智爷将始末原由说了一遍,深赞钟雄是个豪杰,惜乎错走了路头,必须设法将这朋友提出苦海方好。又将与欧阳兄定计搭救展大哥与沙大哥之事说了。蒋平道:“事有凑巧,昨晚史云到了,他说因找欧阳兄,到了茉花村,说与丁二爷起身了。他又赶到襄阳,见了张立,方知欧阳兄丁二弟与智大哥俱在按院那里。他又急急赶到按院衙门,卢大哥才告诉他说,咱们都上陈起望了,他从新又到这里来。所以昨晚才到。”智化听了,即将史云叫来,问他按院衙门可有什么事。史云道:“我也曾问了。卢大爷叫问众位爷们好,说衙门中甚是平安。颜大人也好了。徐三爷也回去了,诸事妥当。请诸位爷们放心。”智化道:“你来得正好。歇息两日,即速回卧虎沟,告诉孟焦二人,叫他将家务派妥当人管理,所有渔户猎户人等,凡有本领的,齐赴襄阳太守衙门。”丁二爷道:“金老爷那里如何住得许多人呢?”智化笑道:“劣兄早已预料,已在汉皋那里修葺下些房屋。”陆彬道:“汉皋就是方山,在府的正北上。”智化道:“正是此处。张立尽知。到了那里,见了张立,便有居住之处了。”说罢,大家人席饮酒。
蒋平问道:“钟雄到底是几时生日?”智化道:“前者结拜时已叙过了,还早呢,尚有半月的工夫。我想要制服他,就在那生日。趁着忙乱之时,必要设法把他请到此处。你我众兄弟以大义开导他,一来使他信服,二来把圣旨相谕说明,他焉有不倾心向善之理。”丁二爷道:“如此说来,不用再设别法。只要四哥到柳员外庄上赢了柳青,就请带了断魂香来。临期如此如此。岂不大妙?”智化点头道:“此方甚善。不知四弟几时才去?”蒋平道:“原定于十日后,今刚三日。再等四五天,小弟再去不迟。”智化道:“很好。我明日回去,先将沙大哥救出。然后暗暗探他的事件,掌他的权衡,那时就好说了。”这一日大家聚饮欢呼,至三鼓方散。
第二日智化别了众人,驾一小舟,回至水寨,见了钟雄。钟雄问道:“贤弟为何回来的这等快?”智化道:“事有凑巧。小弟正往卧虎沟进发,恰好途中遇见卧虎沟来人。问沙员外,原来早被襄阳王拿去,国在王府了。因此急急赶回,与兄长商议。”钟雄道:“似此,如之奈何?”智化道:“据小弟想来,襄阳王既囚沙龙,必是他不肯顺从。莫若兄长写书一封,就说咱们这里招募了贤豪,其中颇有与沙龙至厚的;若要将他押到水寨,叫这些人劝他归降,他断无不依的。不知兄长意下如何?”钟雄道:“此言甚善。就求贤弟写封书信吧。”智化立刻写了封恳切书信,派人去了。
智化又问:“欧阳兄说的南侠如何?”钟雄道:“昨日去说,已有些意思。今日又去了。”正说间,虞候报:“欧阳老爷回来了。”钟雄智化连忙迎出来,问道:“南侠如何不来?”北侠道:“劣兄说至再三,南侠方才应允,务必叫亲身去请,一来见贤弟诚心,二来他脸上觉得光彩。”智化在旁帮衬道:“兄长既要招募贤豪,理应折节下士。此行断不可少。”钟雄慨然应充。于是大家乘马到了碧云崖。这原是北侠作就活局,从新给他二人见了。彼此谦逊了一番,方一同回转思齐堂。四个人聚饮谈心,欢若平生。
再说那奉命送信之人到了襄阳王那里,将信投递府内。谁知襄阳王看了此书,暗暗合了自己心意,恨不得沙龙立时归降自己,好作帮手。急急派人押了沙龙送到军山。送信人先赶回来,报了回信。智化便对钟雄道:“沙员外既来了,待小弟先去迎接。仗小弟舌上钝锋,先与他陈说利害,再以交谊规劝,然后述说兄长礼贤下士。如此谆谆劝勉,包管投诚无疑矣。”钟雄听了,大悦。即刻派人备了船只,开了竹栅。他只知智化迎接沙龙递信,那知他们将圈套细说明白。一同进了水寨,把沙龙安置在接官厅上。智化却先来,见了钟雄道:“小弟见了沙员外,说到再三。沙员外道,他在卧虎沟,虽非簪缨,却乃清白的门楣。只因误遭了赃官局骗,以致被获遭擒,已将生死置于度外。既不肯归降襄阳王,如何肯投诚钟太保呢。”钟雄道:“如此说来,这沙员外是断难收伏的了。”智化道:“亏了小弟百般的苦功,又述说兄长的大德。他方说道‘为人要知恩报恩。既承寨主将俺救出囹圄之中,如何敢忘大德。话要说明了,俺若到了那里,情愿以客自居,所有军务之事概不与闻,止如是相好朋友而已。倘有急难之处用着俺时,必效犬马之劳,以报今日之德。’小弟听他这番言语,他是怕堕了家声,有些留恋故乡之意。然而既肯以朋友相许,这是他不肯归伏之归伏了。若再谆谆,又恐怕他不肯投诚。因此安置他在接官厅上,特来禀兄长得知。”北侠在旁答道:“只要肯来便好说了,什么客不容呢,全是好朋友罢了。”钟雄笑道:“诚哉是言也!还是大哥说的是。”南侠道:“咱们还迎他不迎呢?”智化道:“可以不必远迎,止于在宫门接接就是了。小弟是先要告辞了。”
不多时,智化同沙龙到来,上了泊岸,望宫门一看,见多少虞候侍立宫门之下,钟太保与南北两快等候。智化导引在前,沙龙在后,登台阶,两下彼此迎凑。智化先与钟雄弓悦。沙龙道:“某一介鲁夫,承寨主错爱,实实叨恩不浅。”钟雄道:“久慕英名,未能一见。今日幸会,何乐如之!”智化道:“此位是欧阳兄,此位是展大哥。”沙龙一一见了,又道:“难得南北二侠俱备在此,这是寨主威德所致,我沙龙今得附骥,幸甚呀幸甚!”钟雄听了,甚为得意。彼此来到思齐堂,分宾主坐定。钟雄又问沙龙,如何到了襄阳王那里。沙龙便将县宰的骗局说了。“若不亏寨主救出囹圄,俺沙某不复见天,实实受惠良多。改日自当酬报。”钟雄道:“你我作豪杰的,乃是常事,何足挂齿。”沙龙又故意的问了问南北二侠。彼此攀话。酒宴已摆设下。钟雄让沙龙。沙龙谦让再三,寨主长,寨主短。钟雄是个豪杰,索性叙明年庚,即以兄长呼之,真是英雄的本色。沙龙也就磊磊落落,不问那些虚文。
饮酒之间,钟雄道:“难得今日沙兄长到此,足慰平生。方才智贤弟已将兄长的豪志大度说明,沙兄长只管在此居住。千万莫要拘束。小弟决不有费清心。惟有欧阳兄展兄小弟还要奉托,替小弟操劳。从今后水寨之事求欧阳兄代为管理;旱寨之事原有妻弟姜铠料理,恐他一人照应不来,求民兄协同经理。智贤弟作个统辖,所有两寨事条全要贤弟稽查。众位兄弟如此分劳,小弟就可以清闲自在。每日与沙大哥安安静静的盘桓些时,庶不负今日之欢聚,素日之渴想。”智化听了,甚合心意,也不管南北二侠应与不应,他就满口应承。是日四人尽欢而散。
到了次日,钟雄传谕大小头目:所有水寨事务俱回北侠知道;旱寨事务俱回南侠与姜爷知道;倘有两寨不合宜之事,俱备会同智化参酌。不上五日工夫把个军山料理得益发整齐严肃,所有大小头目兵丁无不欢呼颂扬。钟雄得意洋洋,以为得了帮手,乐不可言。那知这些人全是算计他的呢。
且说蒋平在陈起望,到了日期,应当起身,早别了丁二爷与陆鲁二人,竟奔柳家庄而来。此时正在深秋之际,一路上黄花铺地,落叶飘飘,偏偏阴雨密布,渐渐泠泠下起雨来。蒋爷以为深秋没有什么大雨,因此冒雨前行。谁知细雨濛濛,连绵不断,刮来金风瑟瑟,遍体清凉。低头看时,浑身皆湿。再看天光,已然垂暮。又算计柳家庄尚有四五十里之遥,今日断不能到。幸亏今日是十日之期,就是明日到,也不为迟,因此要找个安身之处,且歇息避雨。往前又趱行了几里,好容易看见那边有座庙宇,急急奔到山门,敲打声唤,再无人应。心内甚是踌躇,更兼浑身皆湿,秋风吹来,冷不可当。自己说道:“利害!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可怎么好呢?”只见那边柴扉开处,出来一老者,打着一把半零不落的破伞。见蒋平瘦弱身躯,犹如水鸡儿一般啼啼呵呵的,心中不忍,便问道:“客官,想是走路远了,途中遇雨。如不憎嫌,何不到我豆腐房略为避避呢!”蒋平道:“难得老丈大发慈悲。只是小可素不相识,怎好搅扰!”老丈道:“有甚要紧。但得方便地,何处不为人。休要拘泥。请呀!”蒋平见老丈诚实,只得随老丈进了柴扉。
不知老丈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国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商君书
- 慎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