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消息赋一
(珞琭子着,育吾子解)
元一气兮先天,禀清浊兮自然。着三才以成象,播四气以为年。
(以原造化之始,三命之所由生也。三命以干为禄,谓之天元;以支为命,谓之人元;以纳音为身,谓之地元。此古人窥见造化,所以法天地而体阴阳,配四柱而成八字。此珞琭子首言之义也。)
以干为禄,向背定其贫富;以支为命,详逆顺以循环。
(干犹木之干,支犹木之枝。统言之,干阳而支阴也;分言之,干支各有阴阳也。十干之禄,寄十二支中,阳道顺行,阴道逆转,皆自长生而数,遇本音临官以寓焉。此阳生阴死、阴生阳死、自然之理也。
以干为禄而推之,则有向背。如甲禄在寅,遇丑则谓之向,见卯则谓之背。故禄前一辰日羊刃,禄後一辰曰禄库。《经》云:向禄则生,背禄则死。此所谓向背定其贫富者与!以支为命而详之,则有逆顺。如阳男阴女,从生月顺行;阴男阳女,从生月逆行。人禀受阴阳逆顺之气,在乎支干之中,周而复始,往来回圈,如寒暑之运四时而无穷者也。故曰,以支为命,详逆顺以回圈。
昙莹曰:干禄推之有向背,吉凶究之有浅深。背而逆者,可定其贫;向而顺者,以知其富。然而不在一途取轨,亦有逢背禄而不贫。於是支作人元,运商徒而得失,男迎女送,否泰交居,会吉会凶,作用定矣。)
运行则一辰十岁;折除乃三日为年。
精休旺以为妙,穷通变以为玄。
(先言干支,则八字定矣。行运乃三命之最要者故首举其法,以示人焉。运行则一辰十载;折除乃三日为年。此古人立运之法也。折除要明实历之数,命有节气浅深不同,运有就生就节互异,中间或休或旺,要与八字符协。有喜生旺而恶休败,有宜休败而嫌生旺,千变万化,非达玄通幽消息,以尽造化之妙,其孰能与於斯?故曰: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通变之理得矣。吉凶之义存焉,故能为妙为元,尽善尽美。)
其为气也,将来者进,成功者退。如蛇在灰、如鳝在尘。
(气、五行之气也,播於四时。如春则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迎之以临官、帝旺,将来者进;背之以休废、死绝,成功者退。五行之气,回圈进退,人之行运,每居一辰,相者既进,旺者则退,当权者用之为福,不当权者用之无益。若五行气过则退,蛇鳝皆属火类,火至囚死为土,休废为灰。巳中三兽,为蛇、为鳝、为蚓,故知蛇鳝为火,至囚死休废,则在尘在灰是土进而火退也。
莹和尚曰:鳝蚓为水土之属,居尘必忧。腾蛇乃灰火之神,处灰为乐。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顺其所欲则吉;乖其所趋则凶,即物可以观造化也。人之行运,虽同一宫,而气有进退,所处不异;而命有生死,见其不可不精休旺、穷通变也。此说得之。)
其为有也,是从无而立有;其为无也,天垂象以示文。
(此正明五行之气,是从无而立有,故借天象五星以明之。盖播物之初,孰为之有?太极之後,谁为之无,有出於无,无生於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其为常也,立仁立义;其为事也,或见或闻。
(五行,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脏,推而行之,则为五常,常有可久之道。《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之道,非仁与义。则不能立也。《书》曰: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五常、五事,皆五行之变化,与人事相通。人之性情去就,见闻动静,皆不逃乎此数。
或见或闻,如金木水火土则见,而宫商角徵羽则闻;貌言视听思则见,而肃又哲谋圣则闻。盖五行之用,至不可胜穷,非因机明智之士,孰能精察而默识之哉?)
崇为宝也,奇为贵也。将星扶德,天乙加临;
本主休囚,行藏汨没。
(崇者,卑之反。奇者,偶之对。物以积而高,高之为崇,在五行,上生下是也。物以无与耦之为奇;在五行异而乃群是也。将星,月将也。德、天、月德也。天乙,贵神也。
生年为本,生日为主,休囚对生旺言。人命年、月、日、时,四柱有五行,上生下。有三奇,乙丙丁。更带将星,德贵。主本生旺得地,所谓吉将交临,而福臻成庆,此为至贵之命。“赋”先言崇奇为宝贵,後言主本忌休囚,见崇奇为难遇,以主本为切要,而诸方神煞则次而言之。是知命以五行为先,生旺为上,将星德贵又神煞之最吉者矣。
徐曰:崇以主本言,凡命中掌寿掌财掌灾福之辰,亦谓之崇。奇以禄马言,凡命中财官印食,亦谓之奇。德者日支德,辰,即六合也。如壬寅年、庚戌月,癸卯日,乙卯时,九月将在卯,扶其生日;五行九月金土六合,卯戌合,乙庚合,戊癸合。如此五行,各不居休败之地、则贵。似非赋义。)
至若勾陈得位,不亏小信以成仁;真武当权,知是大才而分瑞。
(此举水土,以例其余。勾陈为土之将,其於常也为信。真武乃水之神,其於常也为智。信也者,足以达於圣;智也者,足以撰其道。五行之用、独善於兹。得位者,戊己生七月,母在子乡、当权者,壬癸生七月,子居母家。二物同源、俱生於申故也。徐以戊己坐临寅卯、并亥卯未;壬癸坐临午巳,及辰戌丑未,下有官印、禄马、旺相库墓,为得位当权,似与联义有背。不若只以土生四季,水遇三冬为是。)
不仁不义,庚辛与甲乙交差;或是或非,壬癸与丙丁相畏。
(上言当权得位,则不交差,不相畏也。若甲见庚,乙见辛,丙见壬,丁见癸,犹二女同居,两男并处,阴阳不合,不成庆也。庚辛主义,甲乙主仁,以交差,故不仁不义。丙丁主礼,壬癸主智,以相畏,故或是或非。
若庚合於乙,辛合於甲,则刚柔相乘,仁义兼济,非交差也。若丙见癸官,丁合壬禄,则阴阳相配,水火既济,非相畏也。或以甲申、乙酉为不仁,庚寅、辛卯为不义,缘寅申庚申之交差,卯酉乙辛之暗战;丙遇壬,则丙非壬是;丁逢癸,则癸是丁非、子午同然,巳亥一致。凡十遇此一辰,始可言之。)
故有先贤谦己,处俗求仙。崇释则离官修定;归道乃水府求玄。
(仁义在乖於得失,是非常绊於荣枯,於是日用不知,曾无休息,故有先贤谦己,处俗求仙,割爱少私寡欲。或崇释以灭心之火,或归道以益肾之精,内守精神,外除幻妄,达物我非有,明色空究竟者,莫非是也。)
是知五行通道,取用多门。理於贤人,乱於不肖。成於妙用,败於不能。
(道无乎不在,物无乎非道,五行变化,通乎大道,何所不该,其取用不一,故谓多门。如识者取之以修定,仙者取之则求元。自非顿悟之士,岂能与此?是故贤者得之,能穷理尽性,达五行之妙用;愚者失之,终亦自昧,而无所得。能者养之以取福,不能者败之以取祸。《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见不见之形,无时不有;抽不抽之绪,万古联绵。
(见不见之形,如十干禄寄十二支,有见不见之形存焉。
甲禄寅,寅为显见之禄;不见寅而见戌,以五子元遁至戌见甲戌,成为甲之禄堂,此所谓不见之禄。
甲以辛为官,辛禄酉,甲受金鸡酉,为明见之官;不见酉而见未,以天官遁甲入羊群,未上有辛,此所谓不见之官。
抽不抽之绪,如阳气生子旺卯终午,阴气生午旺酉终子,阳生则阴死,阴变则阳化,子午乃阴阳化生之始,终无极也。阴极则阳生,阳机则阴生,气自子午中,孚甲抽轧而出,出入无间,往来不穷,如丝绪之联绵,万古不断之义。
《太玄》云:见不见之形,抽不抽之绪,则日迁月变,暑往寒来,代废代兴,更休更旺,一显一晦,一缩一抽,绵绵常存,无时不有。盖阴阳五行,有见不见,有抽不抽,其理玄妙,其机发泄,无物不有,无时不然,自有天地人以来,便如此,要顿悟何如。)
是以河公惧其七煞,宣父畏其元辰。峨眉阐以三生,无全士庶;鬼谷播其九命,约以星观。今集诸家之要,发其偏见之能,是以未解曲通,妙须神悟。
(元辰七煞,煞之最凶。命禀五行,斯患孰逃?上古圣贤,如河上公,仙之流也;文宣王,圣之至也,犹惧是二者,况其下乎?於是着书济世,吉凶祸福,告在未萌。峨眉仙阐以三生,非不精也;鬼谷子播其九命,非不通也。指陈玄言、幽奥难测,故云,约以星观,无全士庶。三生,禄命身也。九命、身命两宫,禄马二位,生年胎月、日、时也。路碌子参集诸家之要旨,略其偏见之能,独发心得之见,着为是文,大解玄义,曲通妙机,在学者神悟而变通之,斯为善矣。)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