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
炎兴下帙七十。
起绍兴六年九月八日癸酉,尽十二月五日戊戌。
八日癸酉,车驾幸平江府。
十日乙亥,韩世忠来朝。
王庶知荆南府荆湖北路经略安抚使。
王庶被召出川至镇江府除荆湖北路安抚使知鄂州有旨候奏事毕之任五月复封显谟閤待制未至鄂改知荆南府湖北路经略安抚使至是到官治事。
岳飞退军鄂州。
二十九日甲午,刘豫入寇,张浚至建康府督战。
张浚行状曰:公渡江抚淮上诸屯时遣人自燕山回闻徽宗不豫。又闻钦宗所贻虏酋(改作金人)书奏禁臣子痛切愤激之情仰惟陛下处天子之尊遭父史之变圣怀恻怛恸切於中固不止坐薪尝胆也。时张俊军已进屯盱眙三帅鼎立而岳飞遣兵入伪地直至蔡州焚其积降温地有俘获力陈建康之行为不可缓上以九月一日进发至平江公。又请先行至江上谍探叛贼(改作敌情)及刘豫至猊挟虏(此字改作金人)来寇(改作前来)公既行而迁徙不一公至江上知来为。
寇者实刘麟兄弟豫封麟淮西王兵凡六万入寇已渡淮涉南历寿春逼合肥公奏淮西之寇正当合兵掩击今士气甚振可得立胜。若一有退则大事去矣。上手诏曰:近以边防所疑事咨问於乡今览卿奏措置方略审料敌情条理明甚非卿识见高远出人意表何以臻此,於是诏下诸将始为战计。
侍御史魏矼奏劄论不当讲和。
臣伏睹扫描良臣王绘归自淮甸亦有虏酋(改作金人)文字事意曲折不得与闻(闻於)传记有曰:前车覆辙後车之戒。又曰:商监不远在夏后之世靖康初虏(改作敌)骑既退大臣偷安无复注意军事故时有不理会防秋却理会春秋语北虏(改作兵)再入河朔便遣王伦议和优游不决继邀索五略双复聚议经时迄以舆辂未渡河而游骑已次濬州故虏(改作敌)常语人曰:所以索辂求车者。且令南朝争议一两月耳今者陛下奋发英断亲御戎车诸将竞趋江上斗志曰:锐而陛下复大开言路包容狂直凡非军旅之事一切停罢宸算素定施设措置犁然当於人心臣仰料天意亦须助顺攘戎狄(改作削潜伪)而复侵疆之前系此举愿自睿断立罢讲和二字况朝廷前此三遣和使而大金既有报聘礼意周旋信言可考顷复专使寻好未有衅隙兹乃伪刘父子巧造兵端谋窥郊甸初无和意使人未见国相报书来自近甸此而可信覆辙未远今大兵坐挖天险而令援师舣舟上流精锐无虑十万彼伪刘挟虏(改作金)为重其军本吾赤子人心向背人当自摧持重以待之轻兵以扰之吾计得矣。昔曹操降刘琮得其水军人船合八十万径下江陵吴之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上挟天子以征四方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不如迎之独周瑜曰:不然操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後患其舍鞍马伏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闲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讠毛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遂引兵与刘备并力以逆操败之赤壁今刘豫挟虏(改作金)以叛视操孰顺近日虏(改作金)众深入泽国视操孰强而岳飞在江西吴玠在秦陇形势。又孰得更欲听其诡计摧丧士气坐。
以受基弊非臣所喻也。昔辛垣衍说赵帝秦鲁仲连折之有曰: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秦军闻之为却五十里臣不如邹鲁之仆妾秦军闻之为却五十里臣久诵期语不胜愤懑惟陛下为宗社生灵之重仰顺天意俯从人欲饬励诸将力图攻守庶有再造之期臣区区识虑闰止於此陛下与二三大臣熟计而裁决之。
十月四日戊戌王德郦琼赵买臣败刘豫於安丰县是夜知寿在府孙晖。又败刘豫於芍陂。
伪齐大举其众侵犯淮甸有吞并江淮之志刘光世命王德郦琼等出淮西以逆之由安丰摧崔皋於霍岳溃贾泽於正阳败王遇於军前,於是贼之气已挫矣。。
八日壬寅杨沂中张宗颜王伟吴锡败刘猊於定远县刘豫使至猊自涡口渡淮入定远是时殿帅杨沂中被命听张俊节制俊乃分遣沂中及统制张宗颜王伟吴锡等御之至定远与贼遇王师力战猊败擒其将李亨等。
十一日乙巳刘麟寇庐州闻刘猊败退走。
都督张浚约淮南西路太平州宣抚使刘光世军於庐州光世闻麟入寇其势甚炽密申宰相赵鼎乞降枢密院指挥退保太平州签书枢密折彦质助为之请遂檄光世退军浚闻之大怒遣向子諲等督光世复还庐州麟以伪齐兵十万犯庐州知刘猊先败遂退走先是上亲札传说王德曰:卿宜竭力协济事功副朕平日眷待之意故光世命德追击至寿春县而还横尸属道有赴淝水而死者德受相州观察使制曰:兹属逆雏之猖獗首提锐旅以荡攘。又曰:凡蜂(屯)而蚁聚咸电埽而风驱是役也。伪齐失运车七千辆船七百馀只归正亡没散去者大半丧器甲伪交钞告敕军需金银犒赏之物不可胜计。
参知政事沈与求罢为资政殿大学士知明州。
沈与求为参知政事时督府治兵欲大举与求弗预闻与求曰:此大事也。,岂可身居近辅而独不与哉!数上疏求去除资政殿大学士知明州疏再上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十九日癸丑张俊杨沂中攻寿春府不克而还。
王彦至行在。
王彦以新除行营前护副军统制至行在也。。
十一月张浚还阙。
浚行状曰:是时刘豫令卿兵伪服胡(改作金)服於河南。
诸州十百为群由此闻者皆言处处有虏(改作金兵)豫。又张大声势於淮东阻韩世忠承楚之兵不敢进十月杨沂中抵濠州刘光世驻军庐州与沂中接连相应刘猊分麟兵之半攻沂中沂中大破猊於藕塘降杀无遗猊仅以身免刘麟拔栅遁走(公上)奏车驾宜乘时早幸江上上赐手《书》曰:贼豫阻兵枭雏犯顺夹淮而阵侵夺及濠卿奖率师旅分布要害临敌益勇仗义直前箕张翼舒风驰电埽遂使豪渠宵遁同恶自焚观草木以成兵委沟壑而不顾昔周瑜赤壁之举谈笑而成谢安淝水之师指挥而定得贤之效与古何殊寤寐忠勤不忘嘉叹公还至平江府随班朝见上曰:地贼之功尽出右相之力,於是赵鼎惶惧乞去。
十二月五日戊戌韩世忠败金人於淮阳军。
赵鼎罢相除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赵性之中兴遗史曰:刘豫兵马遁走张浚独对乞乘胜取河南擒刘豫父子及言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帅请罢之上问会与赵鼎议否曰:未也。上曰:可与赵鼎议之浚见鼎具道其故鼎曰:不可刘豫几上肉耳然刘豫尝倚金人为重轻不知擒灭刘豫得河南故地可保金人不侵人乎!如其侵入何以御之。且刘光世军下统制将辖士校多出其门。若无故罢之恐士卒惧而不安浚不悦浚见上请幸建康鼎谏未便遂罢鼎宰相见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安抚浙东。
张浚行状曰:公未至平江府时赵鼎等以议回跸临安公入见这次日具奏曰:获闻圣训惟是车驾进止一事利害至大天下之事不唱则不起不为则不成今四海之心兆民之念孰不思恋王室叛虏相刦(此四字改作而逆豫)胁之以威虽有智勇无由展竭三岁之闲赖陛下再造士气从之而渐振民心因之而稍固正当示之以形势,庶几乎!激忠起懦而三四大帅者亦不敢怀偷安苟。且之心今日之事存亡安危所自以分六飞傥还则有识解体内外离心日复一日终以削弱异日复欲下巡幸诏书谁为深信而不疑者哉!彼知朝廷姑以此为避地之计实无意於纲维天下故也。议者不过曰:秋冬有警车驾难於远避夫军旅同用命挖淮而战破敌有馀。又不过曰:当秋而进士有战心及春而还绝彼窥伺为此论者特可纾一时之急应仓卒之警使年年为之人皆习熟谓我不竞难乎!其立国矣。陛下欲深居临安亦,岂能安乎!。
上翻然从其计十二月赵鼎遂知绍兴府。
折彦质罢枢密除端明殿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刘光世在庐州乞退军太平州也。以书恳赵鼎及彦质而得之至是台谏论列乃罢彦质签书枢密提举宫观。
张俊加少保镇洮崇信奉甯军节度使杨沂中加保成军节度使。
张俊杨沂中以长乐镇之功受赏故有是命长乐镇地名李家湾者是也。上亲笔诏赐俊其略曰:卿议论持重深达敌情兼闻挽强之士多至数万人卿等报国如此朕复何虑。又曰:卿所部士卒精锐为诸军冠闻之深慰平昔内外之臣谓朕待卿独厚其仰体眷怀益思勉励。
邵隆复知商州。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一百七十校勘记。
谍探叛贼各军(脱各军二字)而迁徙不定(定误作一)却理会春秋等谣(谣误作语)其舍鞍马仗舟楫(仗误作伏)归士亡没(士误作正)丧器甲伪文钞告敕(文误作交)赵甡之(误作性之)。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孝经
- 尔雅
- 文昌孝经
- 汉书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