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唐诗人有名不显者
《温公诗话》云:“唐之中叶,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没不传于世者甚众,如:河中府鹳雀楼有王之奂、畅诸二诗。二人皆当时所不数,而后人擅诗名者,岂能及之哉?”予观《少陵集》中所载违迢、郭受诗,少陵酬答,至有“新诗锦不如”、“自得随珠觉夜明”之语,则二人诗名可知矣,然非编之杜集,几于无传焉。又有严恽《惜花》一绝云:“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前人多不知谁作,乃见于皮、陆《唱和集》中。大率唐人多工诗,虽小说戏剧,鬼物假托。莫不宛转有思致,不必颛门名家而后可称也。(奂、畅诸、馆本作涣、畅当)
《 温公诗话》 说:“唐代中期,文学创作蔚然成风,作家姓名湮没无闻,不传于世的,非常之多,比如:河中府(治所在河中,即今山西永济薄州镇)鹤雀楼题有王之奂、畅诸的两首诗。这两人都是当时数不着的,可是后代具有诗名的一些人,哪儿能比得上他们呢!”我看到《 少陵集》 中载有违迢、郭受的诗,杜甫酬答的诗中,以至有“新诗锦不如”、“自得随珠觉夜明”的句子,那么,二人的作诗的名气就可以想见了,可是要不是编到杜甫的文集里面,那就几乎一点也流传不下来了。还有严恽的绝句《惜花》 一首:“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以前的人不知是谁作的,原农上现在皮日休、陆龟蒙的《 唱和集》 中。大体上说,唐代人大多工于作诗,但即使创作小说戏剧,假话鬼物影射现实,也无不情节曲折、富于情致,不一定非为作家之后才值得称道。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谱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