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光武仁君
汉光武虽以征伐定天下,而其心未尝不以仁恩招怀为本。隗嚣受官爵而复叛,赐诏告之曰:“若束手自诣,保无他也。”公孙述据蜀,大军征之垂灭矣,犹下诏谕之曰:“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时自诣,则家族全,诏书手记不可数得,朕不食言。”遣冯异西征,戒以平定安集为急。怒吴汉杀降,责以失斩将吊民之义,可谓仁君矣。萧铣举荆楚降唐,而高祖怒其逐鹿之对,诛之于市,其隘如此,《新史》犹以高祖为圣,岂理也哉?
东汉光武帝虽然依靠武力征伐平定天下,可是他的用心总是以仁慈、恩情、招降、安抚为根本。隗嚣接受官爵后再次反叛,光武帝下诏书告诉他:“如果你放弃抵抗主动投降,保证没有其它处分。”公孙述据守蜀地,光武帝派大军前去征讨,即将平灭时还下诏告诉他:“不要因为你杀了我的大将来歙、岑彭而心怀疑虑,现在及时归降,仍可以保全家族。皇帝亲笔诏书不可多得,我说话算数。”派遣冯异西征,告诫他平定地方、安抚百姓是当务之急。因为吴汉杀降将而怒,责备他不合斩杀敌将、吊慰民众的道理,可以说是仁君了。萧铣割据长江中游,兵败降唐,可是唐高祖恼怒他曾跟自己争夺天下,把他杀死在长安的大街上,李渊心地狭隘到这种地步,《新唐书》还把他称为圣人,有这样的道理吗?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潜夫论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