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古彝器
三代彝器,其存至今者,人皆宝为奇玩。然自春秋以来,固重之矣。经传所记,取郜大鼎于宋,鲁以吴寿梦之鼎贿荀偃,晋赐子产莒之二方鼎,齐赂晋以纪飌,玉磬,徐赂齐以甲父之鼎,郑赂晋以襄钟,卫欲以文之舒鼎、定之鞶鉴纳鲁候,乐毅为燕破齐,祭器设于宁台,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是已。
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留存到现在的,人们都珍视它并作为奇异古玩。然而自《 春秋》 以来,本来就很重视它们了。根据文献记载,把邹国的大鼎取到宋国,鲁国用吴国的寿梦鼎送给荀偃,晋国赏赐给子产莒国的两个方鼎,齐国用纪飌,玉磬馈赠给晋国,徐国把甲父鼎赠给齐国,郑国把襄钟送子晋国,卫国想用文氏的舒鼎、定氏的盘鉴进纳给鲁侯,乐毅替燕国打致齐国,把祭祀的青铜器安设在宁台,奏乐协律用的青铜器大吕钟陈列在元英,原来是鼎器运回到磨室宫中,这些都是证据。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周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