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玉蕊杜鹃
物以希见为珍,不必异种也。长安唐昌观玉蕊,乃今玚花,又名米囊,黄鲁直易为山矾者。润州鹤林寺杜鹃,乃今映山红,又名红踯躅者。二花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似。而唐昌所产,至于神女下游,折花而去,以践玉峰之期;鹤林之花,至以为外国僧钵盂中所移,上玄命三女下司之,已逾百年,终归阆苑。是不特土俗罕见,虽神仙亦不识也。王建宫词云:“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昭阳乞药栽。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其重如此,盖宫禁中亦鲜云。
物以稀为贵,不一定非是奇异的品种。长安唐昌观中的玉蕊花,就是现在的玚花,又叫米囊,黄鲁直改称为山矾的那种花。润州的鹤林寺中的杜鹃花,就是现在的映山红,又叫红踯躅的那种花。这两种花在江东漫山遍野,几乎跟丛生的野草灌木一样。而唐昌观中的玉蕊花,甚至引得仙女下凡,折花而去,去赵玉峰仙境约会;鹤林思的杜鹃花,人们甚至认为是从外国僧人的钵盂中移来的,上天命令三位仙女主管它已经超过一百年了,最终要回到阆苑仙境。因为这玉蕊、杜鹃不仅仅在民间很少见到,就连神仙也不认识。王建的宫词咏道:“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昭阳乞药栽。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对它这样的看重,可见皇宫之中也很稀有。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园冶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