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平津侯
公孙平津本传称其意忌内深,杀主父偃,徙董仲舒,皆其力。然其可称者两事:武帝置苍海、朔方之郡,平津数谏,以为罢弊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上使朱买臣等难之,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专奉朔方。”上乃许之。卜式上书,愿输家财助边,盖迎合主意。上以语平津,对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休而乱法,愿勿许。”乃罢式。当武帝好大喜功而能如是,概之后世,足以为贤相矣!惜不以式事载本传中。
平津侯公孙弘的本传中称他意忌内深,杀死主父僵,驱逐黄仲舒,都是他出的力。然而他可以称道的事情有两件:汉武帝设置苍海、朔方二郡,公孙弘多次进谏,认为使我国疲惫来奉养无用之地,希望废除掉。汉武帝派朱买巨等人责难他,他谢罪说:“我乃山东粗俗之人,不知道有这么多的好处,希望废除西南夷专一奉养朔方之地。”汉武帝才答应了他的请求。卜式上书皇帝,希望输纳家财资助边防,大概是迎合皇上的意思。皇上就这件事询问公孙弘,公孙平津说:“这不合乎人份,一图谋不轨的大臣不足为训而扰乱国法,希望不要答应。”于是罢了卜式的官。当汉武帝好大喜功之时而能如此进谏,即使和后世相比,公孙弘也足以称为贤相了!可惜在卜式的本传之中也不记载此事。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