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王文正公
祥符以后,凡天书礼文、宫观典册、祭祀巡幸、祥瑞颂声之事,王文正公旦实为参政宰相,无一不预。官自侍郎至太保,公心知得罪于清议,而固恋患失,不能决去。及其临终,乃欲削发僧服以敛,何所补哉?魏野赠诗,所谓“西祀东封今已了,好来相伴赤松游”,可谓君子爱人以德,其箴戒之意深矣。欧阳公神道碑,悉隐而不书,盖不可书也。虽持身公清,无一可议,然特张禹、孔光、胡广之流云。
宋真宗大中祥符以后,凡是所谓的天书礼文、宫观的典册、祭祀天地、巡幸各地、吉祥瑞符、歌功颂德等事情,文正公王旦身为宰相,都参预其事。王旦做官自侍部到太保,他自知得罪了不少士大夫,但却患得患失,不能断然辞职而去。到他临终前,才想剃发为僧并要求在自己死后身穿僧服入处,这于事何补?隐士魏野曾赠王旦诗说:“西祀东封念已了,好夫相伴赤松游”,真可以称得上是君子爱人以德,其中所含的鉴戒之意也是很深远的。欧阳修先生在作神道碑文时,上述之事一点也没有写,大概他认为不能写。文正公王旦虽然公正清廉,后人也不能议其是非,但他也只不过是象汉代的张禹、孔光、胡广之类的人罢了。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