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情况
《日知录》的主要版本有:1670年自刻本,康熙三十四年遂初堂本,经义斋刻本、1793年、1795年遂初堂重刊本、乾隆时巾箱本、皇清经解本等。历代注家甚多,据清人黄汝成统计,多达九十余家。一时大家如惠栋、江永、戴震、全祖望、钱大昕、王鸣盛、赵翼等纷纷为之作注。成就最高、最为人瞩目者却是名不见经传的黄汝成。其以1695年遂初堂本为底本,以阎若琚、沈彤、杨宁、钱大昕四家校本为主要依据,,博采诸家疏解,成《日知录集释》三十二卷。1834年刊行。
综上所述,《日知录》的刻本有三个系统:
一为1670年顾炎武自刻本,八卷。此为顾炎武手定的《日知录》的最早刊本,保留了顾炎武早期思想的痕迹,且因其刊刻时间早,流传稀少,常人难以得见。上海图书馆馆藏有《日知录》1670年刊本,弥足珍贵。北京大学图书馆亦馆藏有八卷清稿本,取校康熙初刻八卷本,文字互存异同,颇有研究价值。
一为1695年潘耒整理的遂初堂本,这个系统是顾炎武手定八卷版付印后,仍对日知录地不断地扩充修改而来。顾氏去世后,其门人潘耒据其手稿,在福建建阳整理付刻,是为三十二卷本,包括经义斋刻本和1793年、1795年重刊本。一般认为,此本潘耒有就顾炎武《日知录》遗稿作删削整理。潘耒是顾炎武的入室弟子,其整理的《日知录》,学界认为最能保存和反映顾炎武的学术思想。
一为1834年黄汝成《日知录》集释本。黄汝成以1695潘耒整理的遂初堂本为底本,集道光以前清人注释之大成,博采诸家之长,成《日知录集释》,为《日知录》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便利的本子。
- 推荐作品:
- 集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