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度情篇
人生而静,其情难见;感物而动,然后可辨。推之于棋,胜败可得而先验。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因败而思者,其势进;战胜而骄者,其势退。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敌而不知敌之攻己者,损。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虑散。行远而正者吉,机浅而诈者凶。能畏敌者强,谓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执一者卑。语默有常,使敌难量。动静无度,招人所恶。《诗》云﹕“他人之心,予时度之。”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是静态的,其所思所虑,难于发现,但一与外界事物接触,便产生喜怒哀乐等反应,然后才能清楚地加以辨析。根据这一道理来推测下棋,胜败也是可以预先观察出的。其法则是:谨慎、稳重而不贪的,多得;轻随便而贪婪的,多失。不贸然相争而加强防御,多胜;一味杀夺而不顾后果的,多败。因为失败而回想、检查其错误的,棋艺能够长进;因为胜利而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棋艺必然减退。寻求自己的毛病而不寻求他人的毛病,对己有利;只顾攻击对手而不知道对手在进攻自己,对己有害。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棋局上,其思虑必然周密;心灵为种种杂事所纠缠,其思虑必然散缓。目标远大而下正直,吉利;心机浅隘而奸诈,不吉利。能够承认对手的实力的,是强大的人;以为他人不知自己的,灭亡。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从而能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的,棋艺高;固执不变,迂执到愚蠢地步的棋艺低。说话和沉默保持常态,使对手难于测度。行动如静止没有分寸,只能招致他人的厌恶。《诗·小雅·巧言》说:“他人心里在想什么,我不妨加以揣测。”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儒家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小五义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