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上·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四
凡五脏六腑,变化无穷,散在诸经,其事隐没,难得俱知。今纂集相附,以为旁通,令学人少留意推寻,造次可见矣。
五脏∶肾(水一) 心(火二) 肝(木三) 肺(金四) 脾(土五)
六腑∶膀胱 小肠 胆 大肠 胃 三焦
五脏经∶足少阴 手少阴 足厥阴 手太阴 足太阴
六腑经∶足太阳 手太阳 足少阳 手阳明 足阳明 手少阳
五脏脉∶沉濡 洪盛 弦长 浮短 缓大
五脏斤两∶一斤二两(又云∶一斤一两) 十二两(三毛七孔) 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
三 ?六腑斤两∶九两二铢 二斤十四两 三两三铢 二斤十二两二斤十四两
六腑丈尺∶纵广七寸(又云∶九寸) 长二丈四尺广二寸四分 三寸三分 一丈二尺广六
六腑所受∶九升二合(又云∶九升九合) 二斗四升 一合(《难经》作三合) 一斗二升 三斗五升
五脏官∶后宫列女 帝王 上将军(又为郎官) 大尚书(又为上将军) 谏议大夫
六腑官∶水曹掾 监仓吏 将军决曹吏 监仓掾 内啬吏
五腑俞∶十四椎 五椎 九椎 三椎 十一椎
六腑俞∶十九椎 十八椎 十椎 十六椎 十二椎 十三椎
五脏募∶京门 巨阙 期门 中府 章门
六腑募∶中极 关元 日月 天枢 中脘 石门
五脏脉出∶涌泉 中冲(此心包络经,心经出少冲) 大敦 少商 隐白
流(《甲乙》作留∶)然谷 劳宫(心经流少府) 行间 鱼际 大都
注∶太溪 大陵(心经注神门) 太冲 大泉 太白
过∶水泉 内关(心经过通里) 中封 列缺 公孙
行∶复溜 间使(心经行灵道) 中 经渠 商丘
入∶阴谷 曲泽(心经入少海) 曲泉 尺泽 阴陵泉 #
六腑脉出∶至阴 少泽 窍阴 商阳 厉兑 关冲(此三焦经出入)
流∶通谷 前谷 侠溪 二间 内庭 液门
注∶束骨 后溪 临泣 三间 陷谷 中渚
过∶京骨 腕骨 丘墟 合谷 冲阳 阳池
行∶昆仑 阳谷 阳辅 阳溪 解溪 支沟
入∶委中 小海 阳陵泉 曲池 三里 天井
五窍∶耳(二阴) 舌(口) 目 鼻 唇
五养∶骨(精) 血(脉) 筋 皮毛(气) 肉
五液∶唾 汗 泪 涕 涎
五声∶呻(噫) 言 呼 哭 歌
六气∶ 吹 呼 呵 嘘 唏
五神∶志(精) 神 血(魂) 气(魄) 意(智又作营意)
五有余病∶胀满 笑不止 怒 喘喝仰息 泾溲不利
五不足病∶厥逆 忧(一作悲) 恐 息利少气 四肢不用
六情∶恶哀 怵虑(一作惠好) 好喜(一作直喜) 威怒 乐愚 贪狠 廉贞 阴贼 宽大公正 奸邪
八性∶欲忌 友爱 慈(惠悲) 气(正) 公私(怨)
五常∶智(谋) 礼(哲) 仁(肃) 义 信(圣)
五事∶听(聪) 视(明) 貌(恭) 言(从) 思(睿)
五咎∶急 豫 狂 僭 蒙
五音∶吟咏 肆呼 讽 唱 歌
五声∶羽(四十八丝) 征(五十四丝) 角(六十四丝) 商(七十二丝) 宫(八十一丝)
五色∶黑 赤 青 白 黄
五味∶咸 苦 酸 辛 甘
五臭∶腐 焦 膻 腥 香
五宜(子来扶母∶)酸 甘 苦 咸 辛
五恶(味之恶∶)甘 咸 辛 苦 酸
五恶(气之恶∶)燥 热 风 寒 湿
五数∶一(六) 二(七) 三(八) 四(九) 五(十)
五行∶水 火 木 金 土
五时∶冬 夏 春 秋 季夏
五形(外应五行之形,内法五脏之象) 曲 兑 直 方 圆
五畜∶豕(《外台》云∶豕鼠) 羊(《外台》云∶蛇、马) 鸡(《外台》云∶虎、兔)犬(《外台》云∶猴、鸡) 牛(《外台》云∶龙、羊、犬、牛)
五谷∶大豆 麦 麻 稻(黄黍) 稷
五果∶栗 杏 李 桃 枣
五菜∶藿 薤 韭 葱 葵
论曰∶假令人肾、心、肝、肺、脾为脏,则膀胱、小肠、胆、大肠、胃为腑。足少阴为肾经,足太阳为膀胱经,下至五脏、五果、五菜,皆尔触类长之,他皆仿此。(《外台》续添二十三条,本非《千金》之旧,今更不附入。)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