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方上·妊娠恶阻第二
(论二首 方四首 法二首)
论曰∶何以知妇人妊娠?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是血气和调,阳施阴化也。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又肾名胞门、子户,尺中,肾脉也,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三部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
妊娠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
妊娠四月,欲知男女者,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左右俱疾为产二子。又法,左手沉实为男,右手浮大为女,左右手俱沉实,猥生二男,俱浮大猥生二女。尺脉若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左右俱大产二子,大者如实状。又法,左手尺中浮大者男,右手尺中沉细者女。若来而断绝者,月水不利。又法,左右尺俱浮为产二男,不然,女作男生。俱沉为产二女,不尔男作女生。又法,得太阴脉为男,得太阳脉为女,太阴脉沉,太阳脉浮。又遣妊娠人面南行远,复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又妇人妊娠,其夫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
妊娠欲知将产者,怀妊离经,其脉浮,设腹痛引腰脊,为今出也。但离经者不病也。又法,欲生,其脉离经,夜半觉痛,日中则生也。
论曰∶凡妇人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或当风饮冷太过,心下有痰水者,欲有胎而喜病阻。所谓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来,颜色、肌肤如常,但苦沉重,愦闷不欲饮食,又不知其患所在,脉理顺时平和,则是欲有娠也。如此经二月,日后便觉不通,则结胎也。阻病者,患心中愦愦,头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果实,多卧少起,世谓恶食。其至三四月日以上,皆大剧吐逆,不能自胜举也。此由经血既闭,水渍于脏,脏气不宣通,故心烦愦闷,气逆而呕吐也。血脉不通,经络痞涩,则四肢沉重,挟风则头目眩也。觉如此候者,便宜服半夏茯苓汤,数剂后将茯苓丸痰水消除便欲食也。既得食力,体强气盛,力足养胎,母便健矣。古今治阻病,方有十数首,不问虚实冷热,长少,殆死者,活于此方。
半夏茯苓汤
治妊娠阻病,心中愦闷,空烦吐逆,恶闻食气,头眩体重,四肢百节疼烦沉重,多卧少起,恶寒,汗出,疲极黄瘦方。
半夏 生姜(各三十铢) 干地黄 茯苓(各十八铢) 橘皮 旋复花 细辛 人参 芍药芎 桔梗 甘草(各十二铢)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病阻积月日不得治,及服药冷热失候,病变客热烦渴,口生疮者,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各十二铢。若变冷下痢者,去干地黄芩六铢。余根据方服一剂得下后,消息,看气力冷热增损方调定,更服一剂汤,便急服茯苓丸,能食便强健也。忌生冷醋滑油腻,菘菜,海藻。
茯苓丸
治妊娠阻病,患心中烦闷,头眩体重,憎闻饮食气,便呕逆吐闷颠倒,四肢垂弱,不自胜持,服之即效。先服半夏茯苓汤两剂,后服此方。
茯苓 半夏 桂心(熬) 干姜 橘皮 人参(各一两) 白术 葛根 甘草 枳实(各二两)
不用干
青竹茹汤
治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方。
青竹茹 橘皮(各十八铢) 茯苓 生姜(各一两) 半夏(三十铢)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频作。
橘皮汤
治妊娠呕吐不下食方。
橘皮 竹茹 人参 白术(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 浓朴(十二铢)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重作。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戴礼记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