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方上·养胎第三
(论二首 方二十三首 禁忌一首 逐月养胎二十首)
论曰∶旧说凡受胎三月,逐物变化,禀质未定。故妊娠三月,欲得观犀象猛兽,珠玉宝物,欲得见贤人君子盛德大师,观礼乐钟鼓俎豆,军旅陈设,焚烧名香,口诵诗书,古今箴诫,居处简静,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庶事清净,生子皆良,长寿忠孝,仁义聪惠,无疾,斯盖文王胎教者也。
论曰∶儿在胎,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腑脏骨节皆未成足,故自初讫于将产,饮食居处皆有禁忌。
妊娠食羊肝,令子多厄。
妊娠食山羊肉,令子多病。
妊娠食驴马肉,令子延月。食骡肉难产。
妊娠食兔肉、犬肉,令子无音声及缺唇。
妊娠食鸡子及干鲤鱼,令子多疮。
妊娠食鸡肉、糯米,令子多寸白虫。
妊娠食椹并鸭子,令子倒出,心寒。
妊娠食雀肉并豆酱,令子满面多 黑子。
妊娠食雀肉、饮酒,令子心淫情乱,不畏羞耻。
妊娠食鳖,令子项短。
妊娠食冰浆,绝胎。
妊娠勿向非常之地大小便,必半产杀人。
徐之才逐月养胎方∶
妊娠一月名始胚,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毋食腥辛,是谓才正。
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如大敦、行间、太冲、中封、五里、中 等穴是也。)足厥阴内属于肝,肝主筋及血,一月之时,血行痞涩,不为力事,寝必安静,无令恐畏。
妊娠一月,阴阳新合为胎,寒多为痛,热多卒惊,举重腰痛腹满胞急,卒有所下,当预安之,宜服乌雌鸡汤。
乌雌鸡汤方
乌母鸡(一只,治如食法) 茯苓 阿胶(各二两) 吴茱萸(一升) 麦门冬(五合)人参 芍药 白术(各三两) 甘草 生姜(各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鸡,取汁六升,去鸡下药,煎取三升,纳酒三升,并胶烊尽,取三升,放温,每服一升,日三。
补胎汤
若曾伤一月胎者,当预服此方。
细辛(一两) 防风(二两) 干地黄 白术(各三两) 生姜(四两) 吴茱萸 大麦(各五合) 乌梅(一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先食服。多寒者,倍细辛、茱萸。热多,渴者,去之,加天花粉二两。若有所思去大麦,加柏子仁三合。(一方有人参一两。)
妊娠二月名始膏,无食辛臊,居处必静,男子勿劳,百节皆痛,是为胎始结。
妊娠二月,足少阳脉养,不可针灸其经(如胆窍、邱墟、付阳、绝骨、外立、阳陵泉等穴是也。)足少阳内属于胆,主精,二月之时,儿精成于胞里,当慎护惊动也。
妊娠二月始阴阳踞经,有寒多坏,不成,有热即萎悴,中风寒,有所动摇,心满,脐下悬
杏仁汤
若曾伤七月胎者,当预服此方。
杏仁 甘草(各二两) 紫菀(一两) 钟乳 干姜(各二两) 麦冬 吴茱萸(各一升) 粳米(五合) 五味子(五合)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间进食,七日服一剂。
一方用白鸡一只煮汁煎药。
妊娠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肤革,和心静息,无使气极,是谓密腠理,而光泽颜色。
妊娠八月,手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如商阳、二间、合谷、上下廉、三里、曲池、肩井、肩 等穴是也。)手阳明内属于大肠,主九窍,八月之时,儿九窍皆成,无食燥物,无辄失食,无忍大起。
妊娠八月中风寒,有所犯触,身体尽痛,乍寒乍热,胎动不安,常苦头眩痛,绕脐下寒,时时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黄,或使寒栗,腰背苦冷而痛,目KT KT ,宜服芍药汤。
芍药汤
芍药 生姜(各四两) 浓朴(二两) 甘草 当归 白术 人参(各三两) 薤白(切,一升)
上八味 咀,以水五升,清酒四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日再夜一。
一方用乌母鸡煮汁以煎药。
葵子汤
若曾伤八月胎者,当预服此方。
葵子(二升) 甘草 浓朴(各二两) 白术 柴胡(各三两) 芍药(四两) 生姜(六两)大枣(二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十日一剂。
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水以煎药。
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节,莫不毕备,饮醴食甘,缓带自持而待之,是谓养毛发致才力。
妊娠九月,足少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如涌泉、然谷、太溪、交信、筑宾、复溜等穴是也。)足少阴内属于肾,肾主续缕。九月之时,儿脉续缕皆成,无处湿冷,无着炙衣。
妊娠九月,若猝得下痢,腹满悬急,胎上冲心,腰背痛不可转侧,短气,宜服半夏汤。
半夏汤
半夏 麦门冬(各五两) 吴茱萸 当归 阿胶(各三两) 干姜(一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白蜜八合,微火上温,分四服,痢即止一方用乌母鸡一只,煮汁以煎药。
猪肾方
若曾伤九月胎者当预服此方。
猪肾(一具) 茯苓 桑寄生 干姜 干地黄 川芎(各三两) 白术(四两) 麦冬(一升)附子(中者一枚) 大豆(三合)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肾令熟,去肾纳诸药,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更一剂。
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纳天地气于丹田,故使关节人神皆备,俟时而生。
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宜服滑胎药,入月即服。
丹参膏
养胎临月服,令滑而易产方。
丹参(半斤) 川芎 当归(各三两) 蜀椒(五合,有热者以大麻仁五合代)
上四味 咀,以清酒溲湿停一宿以成,煎猪膏四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绞去滓,每日取如枣许,纳酒中服之,不可逆服。至临月乃可服,旧用常验。
甘草散
令易生,母无疾病,未生一月,日预服,过三十日,行步动作如故,儿生堕地皆不自觉方。
甘草(二两) 黄芩(一方用茯苓) 干姜 吴茱萸 大豆黄卷 麻子仁 桂心 大麦KT (一方用粳米,各三两)
千金丸
主养胎,及产难颠倒胞不出,服一丸,伤毁不下,产余病汗不出,烦满不止,气逆满,以酒服一丸,良。一名保生丸方。
甘草 贝母 秦椒 大豆黄卷 干姜 桂心 黄芩 粳米(一作糯米) 石斛 石膏(各六铢) 当归(十三铢) 麻子(三合)
上十二味为末,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日三,用枣汤下。
一方用蒲黄一两。
蒸大黄丸
治妊娠养胎令易产方。
大黄(三十铢,蒸) 枳实 川芎 白术 杏仁(各十八铢) 芍药 干姜 浓朴(各十二铢) 吴茱萸(一两)
上九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酒下二丸,日三,不知稍加之。
滑胎令易产方
阿胶(八两) 滑石(二两) 车前子(一升)
上三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再,至生月乃服。药利九窍,不可先服。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法家
- 商君书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