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禽鱼·养鸡
《齐民要术》:鸡种,取桑落时生者良。形小、浅毛、脚细短者是也;守窠少声,善育雏子。春夏生者则不佳。形大,毛羽悦泽,脚粗长者是;游荡饶声,产乳易厌。既不守窠,则无缘蕃息也。鸡,春夏雏,二十日内无令出窠,饲以燥饭。出窠早,不免乌鸱;与湿饭,则令脐脓也。
《齐民要术》:种鸡,桑叶落时孵出的小鸡是最好的。体小、毛色浅、腿脚细短的下蛋就多,善于孵化的小鸡。在春天和夏天孵出的小鸡都不好。体形大,羽毛好看,腿脚又粗长的便是。喜欢到处乱跑,爱叫唤,不经常下蛋,不爱孵小鸡。既不常下蛋,所以也无从繁殖。在春天和夏天孵出的鸡雏,二十天以内,不要让它出窝,用干燥的饭食去喂。出窝早了,免不了受到乌鸦和老鹰的伤害;喂湿饭食,会使它的肛门化脓。
鸡棲,宜据地为笼,笼内著栈。虽鸣声不朗,而安稳易肥,又免狐狸之患。若任之树木,一遇风寒,大者损瘦,小者或死。
鸡栖,应就地做成鸡笼,在笼内搭上木架。虽然鸡叫鸣的声音不响亮,但是却站立得很安稳,容易长肥,同时又可免去狐狸的祸患。假如听任栖宿树上,一旦遇到大风和严寒,大鸡会变瘦,小鸡甚至会死掉。
燃柳柴,杀鸡雏,小者死,大者盲。此亦“烧黍穰杀瓠”之流,其理难悉。
烧柳树枝柴,会伤害鸡雏,小的会死,大的会瞎眼。这一说法和“烧黍穰会杀死瓠瓜”一类的说法一样,很难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家政法》曰:养鸡法:二月,先耕一亩作田,秫粥洒之,刈生茅覆上,自生白虫。便买黄雌鸡十只,雄一只,于地上作屋,方广丈五,于屋下悬箦,令鸡宿上。夏月盛昼,鸡当还屋下息。并于园中筑作小屋,覆鸡得养子,乌不得就。
《家政法》说:养鸡的方法:二月间,先翻耕一亩熟田,上面泼洒秫米稀饭,割取鲜茅草覆盖地面,自然会生出白虫。于是,买十只黄母鸡,一只公鸡。在地上盖十五尺见方的小屋一间,在屋顶下悬搭棚架,让鸡栖宿在上面。夏天天气炎热,即便是在白天,鸡也会回到屋下来息凉。此外,并应在园中修些小屋,可以让母鸡在里面孵小鸡,乌鸟却不能进入。
养鸡令速肥,不爬屋、不暴园、不畏乌、鸱、狐狸法:别筑墙匡,开小门,作小厂,令鸡以避雨日。雌雄皆斩去六翮,无令得飞出。常多收秕、稗、胡豆之类以养之,亦作小槽以贮水。荆藩为棲,去地一尺,数扫去屎。凿墙为窠,亦去地一尺。惟冬天著草,不茹则子冻;春夏秋三时则不须,直置土上,任其产伏,留草则蛆虫生。雏出,则著外,以罩笼之。如鹌鹑大还内墙匡中。其供食者,又别作墙匡,蒸小麦饲之,三七日便肥大矣。
使养的鸡速肥,不上房,不刨园圃,不怕乌鸦、老鹰、狐狸法:专门打一个墙匡,在墙上开一小门,在墙匡中做一小厂房,供鸡避风雨烈日。把公鸡和母鸡翅上的翎毛一律剪掉,使不能飞出墙外。平常多收集些秕谷子、稗子和野豌豆之类的食物饲喂,还应该做一个小的饮水槽贮水。用荆条编成鸡笼,放在离地一尺高处,笼下的鸡屎应常常扫除。在墙上挖凿小洞穴,也离地一尺高。冬天洞寓中放些干草,不放则鸡蛋受冻;春夏秋三季不要放草,直接卧在土上,任凭它去下蛋和孵小鸡,窝内有草容易生蛆虫。小鸡雏孵出后,应拿到洞窝外面,用罩笼圈盖起来。长到像鹌鹑大小时,便可放到墙匡里边去。准备作鸡雏食用的,再别作墙匡,把小麦蒸熟后喂饲,三到七日左右便长肥大了。
取谷产鸡子,供常食法:别取雌鸡,勿令与雄相杂。其墙匡、斩翅、荆棲、土窠,一如前。惟多与谷,令竞冬肥盛,自然谷产矣。一鸡生百余卵,不雏,并食之无咎。
收取谷产鸡蛋,供日常食用的方法:另外挑出一些母鸡,不要和公鸡混杂。打墙匡、剪翅翎、作荆条鸡栖、凿墙洞窝等事,都和上面说的方法一样。但必须多喂粮食,使其能在冬季长得肥大,自然会生下谷产鸡蛋。一只鸡生一百多只蛋,不能用来孵小鸡,可以全部食用,也不会有罪过。
黑鸡白头,食之病人。有六指者,杀人。
黑鸡白头,人吃了就会生病。吃了有六个脚趾的鸡,人就会死。
《养生论》曰:鸡肉不可令小儿食,食之生蚘虫,又令体消瘦。
《养生论》说:小孩子不能吃鸡肉,吃了就会生蛔虫,使身体变得瘦弱。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中论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