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刘裕】主要人物之一。字德舆,小字寄奴。世居丹徒县京口里。家贫,卖履为生,同里皆贱之,而裕意气自若。司徒王谧目之为当代豪杰,修书荐于前将军刘牢之、得任参军之职。牢之子敬宣、甥何无忌一见倾心,与裕结为兄弟。北府豪俊刘毅、孟昶、高雅之、诸葛长民等无不乐与裕游。从刘牢之讨孙恩,连战皆捷,诏以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桓玄带兵东下,刘牢之许和退兵,裕切谏之,不听。他见牢之大势已去,遂与何无忌不告而去。及桓玄入京师称帝,,刘裕乃在京口与何无忌、孟昶、刘毅等二十七人聚义,共讨桓玄。桓玄出逃,百官迎刘裕入建康,推为大将军。裕修好后秦,北伐南燕,平卢循,杀刘毅、诸葛长民,废晋恭帝,即帝位,建号大宋。未几,病殂。
【萧衍】主要人物之一。字叔达,小字练儿。魏攻义阳,齐将皆有畏志,萧衍独奋袂而进,义阳得全,以功除雍州刺史。萧衍知齐祚将亡,延揽豪杰,四方智勇之士,相率来归。东昏侯为人所弒,百官迎萧衍即皇帝位,是为梁武帝。武帝大兴工役,筑淮堰欲以制敌,堰成复坏,十万余口,皆漂入海。一心佞佛,三次舍身同泰寺,群臣以钱奉赎,三请乃许。侯景自东魏叛归于梁,武帝贪其利,纳之,卒致侯景之乱。台城破,为侯景所制,饥饿忧愤成疾,,再呼荷荷而殂,年八十六。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