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出·闹宴
【梁州令】〔外引丑众上〕长淮千骑雁行秋,浪卷云浮。思乡泪国倚层楼。〔合〕看机遘,逢奏凯,且迟留。〔昭君怨〕“万里封侯岐路,几两英雄草履。秋城鼓角催,老将来。烽火平安昨夜,梦醒家山泪下。兵戈未许归,意徘徊。”我杜宝身为安抚,时值兵冲。围绝救援,贻书解散。李寇既去,金兵不来。中间善后事宜,且自看详停当。分付中军门外伺候。〔众下〕〔丑把门介〕〔外叹介〕虽有存城之欢,实切亡妻之痛。〔泪介〕我的夫人呵,昨已单本题请他的身后恩典,兼求赐假西归。未知旨意如何?正是:“功名富贵草头露,骨肉团圆锦上花。”〔看文书介〕
【金蕉叶】〔生破衣巾携春容上〕穷愁客愁,正摇落雁飞时候。〔整容介〕帽儿光整顿从头,还则怕未分明的门楣认否?〔丑喝介〕什么人行走?〔生〕是杜老爷女婿拜见。〔丑〕当真?〔生〕秀才无假。〔丑进禀介〕〔外〕关防明白了。〔问丑介〕那人材怎的?〔丑〕也不怎的。袖着一幅画儿。〔外笑介〕是个画师。则说老爷军务不闲便了。〔丑见生介〕老爷军务不闲。请自在。〔生〕叫我自在,自在不成人了。〔丑〕等你去,成人不自在。〔生〕老爷可拜客去么?〔丑〕今日文武官僚吃太平宴,牌簿都缴了。〔生〕大哥,怎么叫做太平宴?〔丑〕这是各边方年例。则今年退了贼,筵宴盛些。席上有金花树,银台盘,长尺头,大元宝,无数的。你是老爷女婿,背几个去。〔生〕原来如此。则怕进见之时,考一首《太平宴诗》,或是《军中凯歌》,或是《淮清颂》,急切怎好?且在这班房里等着打想一篇,正是“有备无患”。〔丑〕秀才还不走,文武官员来也。〔生下〕
【梁州令】〔末扮武官上〕长淮望断塞垣秋,喜兵甲潜收。贺昇平、歌颂许吾流。〔净扮武官上〕兼文武,陪将相,宴公侯。请了。〔末〕今日我文武官属太平宴,水陆务须华盛,歌舞都要整齐。〔末、净见介〕圣天子万灵拥辅,老君侯八面威风。寇兵销咫尺之书,军礼设太平之宴。谨已完备,望乞俯容。〔外〕军功虽卑末难当,年例有诸公怎废?难言奏凯,聊用舒怀。〔内鼓吹介〕〔丑持酒上〕“黄石兵书三寸舌,清河雪酒五加皮。”酒到。
【梁州序】〔外浇酒介〕天开江左,地冲淮右。气色夜连刁斗。〔末、净进酒介〕长城一线,何来得御君侯!喜平销战气,不动征旗,一纸书回寇。那堪羌笛里望神州!这是万里筹边第一楼。〔合〕乘塞草,秋风候,太平筵上如淮酒,尽慷慨,为君寿。
【前腔】〔外〕吾皇福厚。群才策凑,半壁围城坚守。〔末、净〕分明军令,杯前借箸题筹。〔外〕我题书与李全夫妇呵,也是燕支却虏,夜月吹篪,一字连环透。不然无救也怎生休!不是天心不聚头。〔合前〕〔内擂鼓介〕〔老旦扮报子上〕“金貂并入三公府。锦帐谁当万里城?”报老爷奏本已下,奉有圣旨,不准致仕。钦取老爷还朝,同平章军国大事。老夫人追赠一品贞烈夫人。〔末、净〕平章乃宰相之职,君侯出将入相,官属不胜欣仰。
【前腔】〔末、净送酒介〕揽貂蝉岁月淹留,庆龙虎风云辐辏。君侯此一去呵,看洗兵河汉,接天高手。偏好桂花时节,天香随马,箫鼓鸣清昼。到长安宫阙里报高秋,可也河上砧声忆旧游?〔合前〕〔外〕诸公皆高才壮岁,自致封侯。如杜宝者,白首还朝,何足道哉!
【前腔】每日价看镜登楼,泪沾衣浑不如旧。似江山如此,光阴难又。猛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落日垂回首。此去呵,恨南归草草也寄东流,〔举手介〕你可也明月同谁啸庾楼?〔合前〕〔生上〕“腹稿已吟就,名单还未通。”〔见丑介〕大哥替我再一禀。〔丑〕老爷正吃太平宴。〔生〕我太平宴诗也想完一首了,太平宴还未完。〔丑〕谁叫你想来?〔生〕大哥,俺是嫡亲女婿,没奈何禀一禀。〔丑进禀介〕禀老爷,那个嫡亲女婿没奈何禀见。〔外〕好打!〔丑出作恼,推生走介〕〔生〕“老丈人高宴未终,咱半子礼当恭候。”〔下〕〔旦、贴扮女乐上〕“壮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能歌舞。”营妓们叩头。
【节节高】辕门箫鼓啾,阵云收。君恩可借淮扬寇?貂插首,玉垂腰,金佩肘。马敲金镫也秋风骤,展沙堤笑拂朝天袖。〔合〕但卷取江山献君王,看玉京迎驾把笙歌奏。〔生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歌阑宴罢,小生饥困了。不免冲席而进。〔丑拦介〕饿鬼不羞?〔生恼介〕你是老爷跟马贱人,敢辱我乘龙贵婿?打不的你。〔生打丑介〕〔外问介〕军门外谁敢喧嚷?〔丑〕是早上嫡亲女婿叫做没奈何的,破衣、破帽、破褡袱、破雨伞,手里拿一幅破画儿,说他饿的荒了,要来冲席。但劝的都打,连打了九个半,则剩下小的这半个脸儿。〔外恼介〕可恶。本院自有禁约,何处寒酸,敢来胡赖?〔末、净〕此生委系乘龙,属官礼当攀凤。〔外〕一发中他计了。叫中军官暂时拿下那光棍。逢州换驿,递解到临安监候者。〔老旦扮中军官应介〕〔出缚生介〕〔生〕冤哉,我的妻呵!“因贪弄玉为秦赘,且戴儒冠学楚囚。”〔下〕〔外〕诸公不知。老夫因国难分张,心痛如割。又放着这等一个无名子来聒噪人,愈生伤感。〔末、净〕老夫人受有国恩,名标烈史。兰玉自有,不必虑怀。叫乐人进酒。
【前腔】〔末、净〕江南好宦游。急难休,樽前且进平安酒。看福寿有,子女悠,夫人又。〔外〕径醉矣。〔旦、贴作扶介〕〔外泪介〕闪英雄泪渍盈盈袖,伤心不为悲秋瘦。〔合前〕〔外〕诸公请了。老夫归朝念切,即便起程。〔内鼓乐介〕
【尾声】明日离亭一杯酒。〔末、净〕则无奈丹青圣主求。〔外笑介〕怕画的上麒麟人白首。
〔外〕万里沙西寇已平,(张乔)〔末〕东归衔命见双旌。(韩偓)
〔净〕塞鸿过尽残阳里,(耿湋)〔众〕淮水长怜似镜清。(李绅)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阴符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