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附案·副使颜冲宇先生鲸
颜鲸字应雷,号冲宇,宁之慈谿人。嘉靖丙辰进士。授行人。选为御史,巡按河南。华亭以伊庶人事嘱之,先生不动声色,卒定其乱。海忠介下狱,特疏救之。沈青霞冤死,拔其子襄於太学。出提学政,先风化而后文艺。在楚则忤江陵,在中州则忤新郑,其守正如此。邹南臬曰:“予读先生所论孔、孟、颜、曾,乃‘原人’‘原性’诸语,其学以求仁为宗,以默坐澄心为入门,以践履操修为见性,而妙於慎独,极於默识,既殚厥心矣,而总於悟格物之旨尽之。”世儒以一事一物为物,而先生以通天下国家为物,为格,其力久,故其悟深。其悟深,故其用周。真从困衡中入,而非以意识承当之者。先师蕺山曰:“先生於学问头脑,已窥见其大意,故所至树立磊落。”先生与许敬菴皆谈格物之学,敬菴有见於一物不容之体,先生有见於万物皆备之体。盖相反而相成者,总之不落训诂窠臼者也。(附案)
按五峰书院建自永康程养之先生粹。先生弱冠为诸生,往姚江受业阳明之门。归即建之。有讼其建淫祠、倡伪学於御史台者,被黜,且毁院。越数年,而邑绅士诸御史言状,复之。仍建祠祀文成,讲学,年八十八。其讲学於兹者,应、周、卢、杜四先生而外,尚有礼部尚书程舜敷先生文德,大理寺李侯璧先生珙,陈仲新先生时芳性。从王崇炳《金华徵献录》中得之。又黄子亲笔原本载有颜冲宇先生鲸传,谨附见於后。(附案)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后汉书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知言
- 道家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