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诸儒学案上·布政张古城先生吉
张吉字克修,别号古城,江西余干人。成化辛丑进士。授工部主事。以劾左道李孜省、妖僧继晓、谪判广东。以《诗》《书》变其俗,土官陶氏遣子从学,即能以礼自处。历肇庆同知,梧州知府,转广西按察副使。备兵府江,搜贼勦平之。正德初,进正使,转布政使,历山东、广西,忤逆瑾,降两浙盐运使。瑾诛,更河南、广西参政,至贵州左布政使。以疾归,十三年九月卒,年六十八。初从乡先生学,见诸生简择经传,以资捷径,谓士当兼治《五经》,今业一经而所遗如此,岂圣人之言,亦当有去取耶?遂屏绝人事,穷诸经及宋儒之书,久之见其大意,叹曰:“道在是矣。”语学者曰:“不读《五经》,遇事便觉窒碍。”先生在岭外,访白沙问学,白沙以诗示之:“沧溟几万里,山泉未盈尺,到海观会同,乾坤谁眼碧?”先生不契也。终以象山为禅,作《陆学订疑》,盖《居业录》之余论也。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葬书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