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补遗
卷二十三 补遗
杀星降凡(万历)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传一羽士伏坛,魂至天门,见包拯奏帝曰:自唐黄巢以后,宋秦桧以来,中界罪犯繁伙,久埋地狱,未正天刑,谨齎表以闻。帝命九天清狱讼,并法勘司会议。时该曹司奏云:罪犯万万,应在刀兵劫内勾销。着冥司判生人道,遣月孛、天狗、罗睺、计都,好杀诸神,降生人世,使搅乱乾坤。帝甚悯之。太曰金星奏请随行愿因事救解。遂同下界。时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六日至元旦始止。凡五尺,众晨起,见遍地雪。上有巨人足迹,及牛马蹄痕深尺许,众大异之。盖即月孛诸凶神,与所随妖星马疋,俱于大雪中下界,托生人世,故所至有足迹,是岁丙午五月李自成生。
李自成生
嘉靖时陕西米脂县广义乡,有李十戈者,初生时父梦九矢一枪,自空飞入其室。惊觉,妻举子。父云此子异日,当掌握兵权,建功边塞,枪矢总类戈矛,九一适成十数,命名十戈。及长,慷慨好义。年五十二,尚无子,继妻石氏,年三十余,复不孕。万历三十三年乙巳二月,进香武当祈嗣,道士梅三岛赠药以归,石乃孕。丙午十戈梦一骑突入,忽长啸数声,周绕其室,乃觉,石生自成。因梦一骑入门,乳名闯儿。年十六夏月,师以雨过云收。命联云:雨过月明,顷刻顿分境界。自成云:烟迷雾起,须臾难辨江山。又秋进蟹,师命咏螃蟹诗。自成赋云: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元黄未易评。惯向秋畦私窃谷,偏于夜簖暗偷营。双螯恰似钢叉举,八股浑如宝剑擎。只怕钓鳌人设饵,捉将沸釜送残生。师见诗,谓异时虽有好日,终是乱臣贼子,不获令终。未几,自成弃文习武,父死半载,家产悉倾。时县东有周清,年二十,貌伟有膂力,与妻赵氏,以打铁为业,火星满室,众遂呼为满天星。自成依之学艺,结为兄弟。越二载,有郑某与妻冯氏,有一子一女,起家时止一斗粟,至是颇富,故众呼其子曰仁为一斗粟,性不羁,女美,以二月生,乳名燕娘,归自成。已频旱,米每石六两,大饥,盗蜂起。崇祯二年,京师被围,诏天下勤王,自成遂诣军门,投为队长兵。行四日,饷缺,率诸军鼓噪,遂遯走。中途遇北来逃兵,欲劫之,自成曰:予号闯王,名著三秦,取枪插入地,去五十步射之,应弦而中。中劈为两,两众惊拜,推为寨长。时旱饥民人逃窜,自成遂居山为窟。
云护李自成
予闻李成始事颇奇。自成初起在河西临洮间,其党不多,逾年遂得万人,抚镇诸臣举兵围之,自成藏入洮河底驻营时,东则洮河,而西则黄河也。南与北官兵固守,且洮河阔大,水势复甚急,自成入于洮底。无计可出。是走绝地矣。一日,自成弃万众于洮中,止率七人,跨马涉流而渡,岸上守兵遥望黑云一条,俨如龙然,游过河去。盖黑云拥护自成,竟不见有七骑,亦大异也。自成既渡河,官兵犹不之觉,遂率七骑登岸远逸。初至晋昌,次入汉中,次又入蜀之夔州云阳,后入湖广,凡突走数千里,众大聚,遂不可制。
江阴庠士冯吉甫,清初从锡绅张辅至秦之巩昌归,予谓必闻自成事,久欲访之而无暇也。至康熙九年冬,偕秋绍张子往,谈次吉甫述此。
群贼推自成为王
李自成结九十八寨,响马内有二十四人,为首各有混名。
第一名老回回孙昂、第二名洪太太洪用光、第三名翻江龙吕佐、第四名曹操王林汉、第五名八大王张献忠、第六名一条龙张立、第七名格子眼盛永正、第八名冲天鹏方也仙、第九名梅铁块梅遇春、第十名水底龙刘伯清、第十一双珠豹史定、第十二泼皮风陆钢、第十三一枝花王千子、第十四雨里金刚王命、第十五五阎王丘正文、第十六扫地王闻人训、第十七河天飞沙来凤、第十八善隐身蔡本雄、第十九混天龙马元龙、第二十穿山猾金庭汉、第二十一不粘泥赵胜、二十二混十万姜廉、二十三满天星周清、二十四一斗粟郑日仁。群贼共推自成为大元帅,称闯王。自成既得众,谋劫郡县。张献忠曰:欲图大举,先资粮饷。闻人训曰:张公言善。自成于是命孙昂、史定往山西,吕佐、林汉往陕西,闻人训、方也仙往山东,洪用光、郑曰仁往南直,安庆,马元龙、王命往滁和,俱率众数万。
李岩作劝赈歌
李岩劝县令,出谕停征,乃崇祯八年七月初四日事。又作劝赈歌,各家劝赈济。歌曰: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釜甑尘飞爨绝烟,数日难求一餐粥。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豹。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既。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得厚福长臻。助贫救乏功勋大,得厚流光裕子孙。
李岩归自成
岩初见自成,自成礼之。岩曰:久钦帐下宏猷,岩恨谒见之晚。自成曰:草莽无知,自惭菲德,乃承不远千里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岩曰:将军冬日在人,莫不忻然鼓舞。是以谨率众数千,愿效前驱。自成曰:足下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必能与孤共图义举,创业门基者也。遂相得甚欢。
- 推荐作品:
- 史
- 左传
- 礼记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三略
- 吴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葬书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