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李建泰出师
李建泰出师
甲申正月十六,李建泰出师,风沙大起,占候天文书云:出兵遇风沙,师覆不还家。
唐通入朝
唐通陛见。上曰:大寇逆天不怯,荼毒生灵,扫荡奇功,赖卿早奏。通曰:么么党类,流祸难言。臣藉二祖列圣之威灵,皇上如天之覆庇,愿捐躯报效,使元凶大憝,速就歼夷。上悦。慰劳有加。赐金宝彩币,通谢恩出。
白广恩移书姜瓖约降
侍生某顿首拜,国事如此,台台稔知,无容置喙矣。但我辈久为文臣所抑,不啻狗马之贱。今闯王强盛,奸佞在朝,我辈虽欲树功,决至反招奇祸。语云。识时务者谓之俊杰,不若其建降旗以图富贵。台台谅能鉴其始终,而幡然从事矣。特此奉约,仍乞赐鸿音,以慰下怀。戎事旁午,余不尽赘。
瓖答书同降。
宣府总兵朱之冯
贼将至宣府,朱之冯谓兵民曰:朝廷三百年恩德在人,死生尽是天数。皇天水土,杀身难报。岂可一旦从贼,失却千秋大义,君亲本无二理,汝等须看世上,讵有孝顺他人,违逆自己父母者。众不从。
居庸关唐通降
三月十一,大同陷。贼至居庸唐,唐通迎战。时贼将李牟率众四十万,方战,忽营中突出一虎,东西冲跃,所至披靡。唐通惊仆,被虎擒啮,贼众四合,是虎即以皮御下,乃贼将谷大成伪扮者,通就执乃降。
宋孩儿起数
军师宋献策,见自成云。臣观明朝王气之绝,当在本月十八日丙午。是日当有阴雾迷空,凄风苦雨,乃其应验。十九日辰时,都城必破无疑。若不乘此机会,恐援兵四集,又须迟至六年之后也。更有谶云: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儿攻战管教赢。只消出个孩儿阵,孩儿夺取北京城。据此谶,吾王须用十五六岁者,名童子兵,攻城方能济事。自成即点强壮童子五千人,给以器械攻取。
杜秩亨议割地
贼遣叛监杜纷亨密奏云:平分天下,方可息兵。朝臣皆以为可。上泣曰:祖宗费却多少精神,历尽艰难,创此山河,为不肖子孙,狃于安乐,一旦将地方割去,朕即死归泉府,亦无面见高皇在天之灵。宁死可也,割地不可。更深微行,至朱纯臣第乃还。
帝后自尽
圣母周皇后,手内持节绕宫巡走。哭曰:天灾已降,大祸临头,汝等有志者,须速寻门路。巡走两周归宫,将自尽。时上率内官四百人欲出,被炮而返。对后泣曰:大事去矣,挥宫女各散。至武英殿,各门密召守城官,每门付白灯笼三碗。嘱曰:寇信缓急,自一至三,宫中望此灯为号。盖寇攻城,则悬一灯;攻城急,则悬二灯;城破,则悬三灯也。守门官既出,上至干清宫,将太子、定王付周皇亲,永王付刘皇亲。嘱曰:社稷倾覆,使天地祖宗震怒,实尔父之罪也。然朕亦已竭尽心力,其奈文武诸臣,各为私心,不肯后家先国,以致败坏如此尔。今不必问其祸福,只是合理做去。朕无他虑也。言毕,上与太子等大哭而别。上复进寿宁宫,见长公主大哭,砍其臂。到西宫欲死袁妃,又到坤宁宫见后自缢,上再登皇极殿,亲撞景阳钟,钟声远振,响遍京城,欲集文武百僚,寂无一人至者,乃手三眼枪,率持数十人,至前门,见城上白灯已悬三矣。上知天命已去,不可挽回,急遣宫人逼令张太后并李娘娘速死。然后刺血亲写遗诏一封,缝于随身衣带内披发覆面,衣履不成,竟向宫后煤山自尽。
三灯不待城破,即俱悬起,是内奸应计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