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左良玉避自成
左良玉避自成
正月,李自成大队逼汉阳,左良玉率众二十万,自金沙堵下九江,遂至芜湖。良玉既避贼东下,沿江纵掠,降将叛兵,所在蜂拥,俱冒左兵攻剽,南都大震。留守诸军,尽列沿江两岸,不间为兵为贼,皆击之。良玉列状上兵部自白,兵稍戢,群贼始散。
三月,传制襄城失守,明法具在,左良玉悯其久劳行间,责令图功自赎,方国安、陈可立革职,充为事官杀贼。
马世奇入对
癸未,李自成、张献忠益炽,上不时召对群臣,马世奇对曰:今闯、献并负滔天之逆,而治献易,治闯难。盖献人之所畏,闯人之所附,非附闯也,苦兵也。一苦于杨嗣昌之兵,而人不得守其城垒;再苦于宋一鹤之兵,而人不得有其室家;三苦于左良玉之兵,而人之居者行者,俱不得安保其身命矣。贼知人心之所苦,特借剿兵安民为辞。一时愚民被欺,望风投降,而贼又为散财赈贫,发粟赈饥,以结其志,遂至视贼如归。人忘忠义,其实贼何能破各州县,各州县自甘心从贼耳。故目前胜着,须从收拾人心始。收拾人心,自从督抚镇将约束部位,令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始。
上载李自成驰檄诱民及左兵扰民等事,故特录此。
徐标入对
癸未五月,召巡抚保定右都御史徐标入对。标曰:臣自淮江来,数千里见城陷处,荡然一空,即有完城,仅余四壁,蓬蒿满路,鸡犬无声,曾不见一耕者,土地人民,如今有几?皇上亦何以致治乎。上欷歔泣下。标又曰:天下以边疆为门户,门户固,则堂奥安,其要致备内治,重守令,守令贤,则政简刑清而盗自息。复上言屯田,及车战诸策。上皆善之。标受事不久,而数数召见,盖闵念饥民,欲得其详也。
是月,给事中吴甘来,上言诸抚臣借名护藩,实皆弃城而走,敕谕各藩,并覈王永祚等弃城之罪。上皆不问。
李贞骂贼
二月初六日庚午,李自成遣贼攻麻城,城空无人。十九日癸未,自成攻陕县,知县李贞率士民坚守,贼一鼓而拔,纵兵大杀。李贞厉声叱曰:驱百姓死守者,知县耳。妄杀何为?骂贼不已。自成怒,褫其衣,倒悬于树。贞大呼曰:高皇帝有灵,我必诉上帝以杀贼,贼断其舌,剐之,母乔氏及妻俱死。
李自成陷常德
二月,湖广土寇陷澧州、常德,又陷武岗州,杀岷王。时湖广诸蛮獠俱伺隙,土寇勾引,攻掠尽归于自成。三月,澧州土贼勾自成陷常德。常德富强甲湖广,积粟支十年,官史遇贼皆奔,土民无固志。遂陷。自是辰、岳诸府,相继告陷,而云、贵路梗矣。
李自成袭杀左、革
癸未二月初十日,自成袭杀革里眼及左金王,并其众。时群贼俱归自成,听其约束。惟左、革二贼,恃其众不相下。自成因置酒宴之,杀之于席上。革里眼名贺一龙。
李自成杀罗汝才
三月,自成屯襄阳,命罗汝才攻郧阳,久不下,多死,汝才所部怨自成。初,汝才闻显陵之异,以天命未改,潜谋归顺,欲杀自成献功,寻以印马分营,起自成疑,至是四月,自成数十骑,突入汝才营,汝才卧未起,入帐中斩其头,汝才一军皆哗,自成以大队兵胁之。七日乃定,并其众。汝才陕西延安人,多智而狡贼,中号为曹操,初隶高迎祥,后合献忠,又合自成,折节下之,自成兵长于攻,汝才兵长于战,相倚为用,每破城,自成取六,汝才取四。群贼推自成为奉天倡义大元帅,号汝才为代天抚民德威大将军。汝才嗜声色,所至郡邑,辄择子女之美者,后房数百,女乐数部,珍食山积酣燕歌舞。自成每噱之曰:酒色之徒也。以山东人元珪为谋主,每事取决焉。自成并杀珪。汝才死,所部多散亡,部将杨承祖,素骁勇,率众尽走郧阳,投守臣徐起元。起元守郧数年,处强敌之间,竟保残疆无恙,皆罗兵力也。回在澧闻变,自成调其兵回襄。不从。五月,自成复攻袁时中杀之,小袁营遂灭。
他书载三月十一日甲辰,自成杀汝才,而史略与编年,则载四月内。予谓自成三月初十杀左革;明日复杀汝才,恐未必如此之速也。
李自成擅号设官
癸未四月,自成既广收部曲,群贼俱奉号令,遂据襄阳,号曰襄京,其余所掠郡县,俱改易名号。初,自成流劫秦、晋、楚、豫,攻剽半天下,然志乐狗盗,所至焚荡屠夷,既而连陷荆、襄、鄢、郢;席卷河南,有众百万,始思据有城邑,擅名号矣。修襄王宫殿,设官分职,自称倡义大元帅为一品,权将军二品,制将军三品,果毅四品,威武五品;皆将军。七品掌旅。八品部总。九品哨总。所授将帅田见秀、刘宗敏、贺锦、张鼐、党守素、辛思宗、客可成、李友、任继忠、吴光义、刘芳亮、刘希尧、李过(自成亲侄)等,兵共二百三十余队,总计马步兵六百余万,每队立一标旗,行营望之而赤,标营用白旗,纛皆用黑,左右前后,分用黑白红黄色,而纛随之。自壬午年夏破荆,初及防御使、府尹、州牧、县尹,至癸未正月,钦天监博士杨永裕投自成,更设六政府侍郎郎中,从事诸官属,侍郎则喻上猷、萧应坤、杨承裕,郎中徐丘、王家柱、邓岩忠,从事顾君恩、郭附龙、傅朝升,防御则孟长庚、陈荩、李之纲、吴大雁、黄阁、金有章,府尹则、张虞机、姚允锡、牛佺、刘苏、邓琏、刘茂先。又使任光乐兰守荆,养成守夷,王文耀守澧,白珏守安陆,叶云林守荆门,谢世龙守汉州,为世太守。景德高一切守信阳,周凤梧守禹州。兵锋所至,人心皇皇,皆弃城奔走,大江南北人无固志。
自成封崇王为襄阳伯,邵陵、保宁、肃宁诸王俱降贼,改封伯,喻上猷荐列荆州绅士,自成下檄征之,江东举人陈万策、李开先在所荐中,伪檄下,万策自经,开先触柱死,杨承裕劝进,牛金星不可,乃止。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杂家
- 鬼谷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