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李自成入潼关
李自成入潼关
十月二日壬戌,一只虎陷阌乡,即自成侄李过也。疾走至潼关,获督师大纛。初六日丙寅,以纛绐守关者,乘间突入潼关,官军大溃。一云孙传廷率兵十六万,与贼大战于潼关,贼将战,宗敏用诱兵计,将良民居前,佯输数阵,传廷遂轻之。十月初六日,开关延敌,贼伏精锐关前,骁将贺锦、辛思宗、谷可成、刘希尧、任继荣十余人,俟传廷追入伏中,炮发伏兵四起,围困,又先以五千贼诈降,至时内外夹攻,我兵大溃。传廷单骑走,贼遂入潼关,竟抵西安。西安不守。时盖十月十一日也。十五日,自成即王位,既定西安,即发兵十万,金银五十余车,往甘肃、延绥、临洮等处。
自成西行陷华阴,传廷及白广恩退屯渭南,自成合众数十万陷渭南,屠之,传廷殁于阵。渭南知县杨暄被执,不屈死。自成陷华州。初八戊辰陷商州,商巡道黄世清死之。自成屠商州。二十四日乙酉,陷临潼,巡抚冯师孔不屈死之。西安陷,按察使黄絅自尽,指挥崔尔远投井死,秦府长史章世炯自经死。绅土死者甚众。原任山东巡按御史王道纯、都司吏邱从周等,俱骂贼死。参政田时震不受伪职死。解元席增光、宗室举人朱谊泉,俱投井死。原任磁州巡道祝万龄深衣大带,至关中书院斯道中天阁下,哭拜宣圣,从容自经死。佥事王征七日不食死。余吏民皆相率降于贼。
初,自成席卷楚、豫,虽有大志,然地四通,皆战场所得郡县,官军旋复之,至是入秦,据百二山河,遂不可制。居秦王府,伪授秦王存枢权将军,世子妃刘氏曰,国破家亡,愿求一死。自成遣归外家。秦藩拥资百万,富甲天下,贼之犯秦也,户部尚书倪元璐秦曰:天下诸藩,无如秦晋之险,用武国也,宜谕两藩,能任杀贼,不妨假以大将之权,如不知兵,宜悉输所有,与其齎盗,何如犒军,贼平之后,益封两藩各一子如亲王,亦足以报之。书上不报。至西安陷,秦藩府库尽为贼所有,自成分殉诸县,蒲城知县朱一统,抱印投井死。自成改西安为长安府,榜掠巨室助饷。十一月考校州县生员,一等与六政府属,二等州县,三等佐贰。
孙传廷夫妇死难(附乔元桂等)
孙传廷,号白谷,代州人,长身伉爽,才武绝人,能左右射,中万历己未进士,授永城知县,调商邱,有能名。甲子为例考官,行取吏部主事,历封、功、勋、选四司员外部中,为顺天府丞,以边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癸未加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总制各省,督师剿寇,会天霪雨,粮糗不继,师大溃,潼关陷,公独身横刀冲贼阵以殁,从骑俱散,不能得其尸。公之出也,自念必死,顾语张夫人。夫人曰:丈夫报国耳,无忧我。西安破,率二女六妾沈于井。挥其八岁儿以去,儿逾墙避贼,坠民舍中。有老翁者,善衣食之,二年公长子世瑞重趼入奏,得夫人尸,貌如生,老翁归,以弟相扶还,见者泣下。盖公素有德秦人云。标下监军道副使乔元桂,同日死之。元珪,定襄人也,同里进士冯讷生,作潼关行纪其事云。是时潼关既破,三秦顿失。西安知府简仁瑞,四川举人,被擒不屈,骂贼最烈,贼挥为数截死。都司书办邱从周,遮道骂贼,贼擒至,骂愈厉,剜其眼,骂如故,割其舌,去其齿,寸磔之,骂始绝。秦府左长史章尚絅投印井中,赴秦府端礼门外,再拜自经死。
传廷死事本末,得之梅村吴伟业。前载章世絅,此载章尚絅,意尚絅为是。
吴从义赴井
吴从义,字裕强,浙之山阴人,曾梦长者抚其背曰:岁寒松柏,其在斯乎!余字而岁青,寤遂更焉。崇祯十二年己卯,举顺天乡试。十三年进土,迁长安令,秦地兵荒洊至,千缗不能得升粟,公设法赈贷,秦民赖之以生,廷议以寇盗充斥,裁县簿,设练总,募邑中丁壮隶之。公躬自训练,与标兵夹攻南山寇,获其渠子午曾张,诸镇乃安。时李自成蹂躏豫楚,秦与壤接,诏督师孙传廷移镇西安以卫秦,而援豫兵十余万,俱集长安,刀槽草豆、战车戈矛之属,俱出民间。公悯焉。除宗绅衿士应免外,余如寄在各田,概行编派,而民少苏。居平食簋不逾二,饮不至醉,冬裘夏葛,必敝方更。癸未春,举卓异。冬十月,孙传廷丧师雒阳,潼关不守,长安势如累卵,公佐抚军议战守,分汛南门,十余日而贼至。十一日东门陷,抚军冯师孔死之,众扶公下至城北关神庙,易冠服,从容望阙叩首,赴井中死。秦士民闻之,号呼震天,如失父母,即贼亦为叹息堕泪。事闻,赠山西按察司佥事,荫一子。
- 推荐作品:
- 子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史记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通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