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附记
西夷以憨为主,憨之顺逆,西夷所视为向背。王化贞初意虎憨外助,永芳内应,侥幸浪战,守备不设,不觉堕计。又孙得功昔居贺世贤麾下,世贤东降,驰书得功约内应,故对阵时得功忽分兵二翼退后。让刘渠当先,出马才一交锋,得功率众先奔,刘兵见后帅奔,亦相奔溃,而渠被敌将哈都刺死。此时大兵尚不信得功等投降之心是实,按兵不进。熊廷弼引兵五千至,见广宁已溃,遂率众入山海关。以化贞言,失在柔而愚,信间谍,轻信辽人。以廷弼言,失在刚而愎,不为预备。然化真匹马就逮,百姓遮道而哭,呐喊三声。廷弼回京听勘,单骑夜行,百姓若罔闻知,绝无一送;则宽严之分,刚柔之别也。御史谢文锦疏曰:廷弼责在虽重,事权实轻,不幸与本兵相忤,系手缚足,展布无由,虽欲图固守而不可得。化页意气既锐,荧惑复多,又不幸有本兵为主,言听计从,所请如意,虽欲不言战而不可得。是二臣之陷于辟者,实本兵张鹤鸣致之。且运筹决胜,职在中枢,而视诟谇嚣凌,漫无定画,明分左右之袒,激成水火之形,以致断送河西,震撼山海。本兵其何辞以解于众?按熊廷弼号芝冈,楚人,吾邑邹迪光督学三楚拔之。盖由武、入文者也。未几登进士,督学江南,岁试时用封皮二条,将诸生自耳及肩封之,使不得左右顾。劣等被笞,有被笞而入学者。其待文士严酷若此,则御军可知矣。然廷弼本胆气过人者,宜不畏战而反主守。是知彼知己,能刚能柔一等人,真可将矣。然守定后战,今日上揭,明日上疏,与枢抚争执成仇,未免齿牙过利。台省诸臣复多有隙,崔呈秀又最恨之,廷弼既与朝臣多怨,无功诛,有功亦诛,止争先后耳。惟有解印南归,可免吏议,恋栈豆遂及于难,有以也。谢文锦疏云:经抚之罪,朝廷自有处分,决不意为轻重,乃幸灾乐祸者,欲藉是以报其宿憾,或请速逮经略,或请速斩经略,而抚臣身任封疆,若漠然事外可不问者。近且欲甘心延弼,而以化贞仍移蓟镇。是非至此,颠倒已极,其何以服经抚?又何以服天下后世之人?浊此疏为平心之论。及上命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会审,熊延弼一跪就起,言从田间起,原议住扎山海,并无住扎广宁字样,一躬投一招揭。邹都宪云:失地丧城,功罪一体,难辞其责。公进刑部,是非自明。廷躬相争多时。王纪曰:公不肯进狱,暂到天仙庵住一日。请旨定夺。廷弼遂自请诏狱。邹王云:请过王巡抚来。化贞跪下大哭。言经略先不听我过河大战,河东宽大可战,河西窄小难战,及广宁危在旦夕,经略领兵来救,后竟逃回。此罪归于廷弼,不于化贞也。邹、王云:公必须引罪,还有在朝列班之日。化贞投上一揭,亦一躬而散。熊廷弼审单内有云比之杨镐,更多一逃,比之袁应泰,反欠一死。宜用重典以警将来。天启五年八月决廷弼,传首九边。
初,廷弼在闾阳闻广宁被围,深忧之,方夜饮,忽思敌兵益炽,大呼曰可恨,忽屏后亦云可恨。廷弼惊是什么人做声。屏后亦云是什么人做声。廷弼命左右快去后面看来。屏后亦云快去后面看来。左右入视,寂无一人。廷弼曰:好古怪,难道有这样事。屏后亦云:好古怪,难道有这样事。廷弼曰:待我自去看来。屏后亦云,待我自去看来。廷弼且走且说,听至屏风,始知铜盆。廷弼曰:这又来作怪了。铜盆亦云:这又来作怪了。廷弼曰:快把水来倾掉了。铜盆亦云:快把水来倾掉了。水既去,铜盆遂不能言。廷弼心疑甚,不能寐,忽报广宁内溃,王化贞奔至云。
辽事一败于红旗催战,而李维翰逮;再败于马上催战,而杨镐逮;三败于出城浪战而袁应泰死、崔景荣罢。广宁事,廷弼以控扼山海而罪其西奔,然王化贞一败,实为首罪。廷弼但不能收散卒固守宁前耳。惟杀化贞而戍廷弼。始称平允。至于传首九边,过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隋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