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孟子说:“牛山上的树木曾经长得很茂盛,因为它长在大都市的郊外,经常被刀斧砍伐,怎能保持其茂美呢?虽然它日夜生长,有雨露滋润,并非没有新枝嫩芽生长出来,但牛羊又紧接着在山上放牧,所以牛山就变得那样光秃秃的了。人们见到它光秃秃的,便误以为它不曾生长过树木,这难道是山的本性吗?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在一些人身上,难道就没有爱心及最佳行为方式吗?他们之所以放弃良心,是由于也象刀斧对待树木那样,天天砍伐它,怎么能茂美呢?尽管他们日夜息养善心,接触清晨的清明之气,他的好恶和正常人相近的就很少了,但是他们第二天的所作所为,因为有束缚而受遏制而消亡了。束缚的多次反复,就使夜里息养的善心不能存留下来;夜里息养的善心不能存留下来,便跟禽兽相距不远了。人们看见他那近似禽兽的行为,以为他根本未曾有过善良的资质,这难道是人的本质特征吗?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因此如果得到一定的培养,没有什么事物不生长的;如果失去培养,没有什么事物不消亡的。孔子说:‘把握住就能存留,舍弃就会消亡;进出没有一定,就不知道过去的了。’这就是针对人心而言的吧!”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礼记
- 尔雅
- 公羊传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世说新语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