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敏锐的视力,有公输班那样精巧的手艺,如果不使用圆规和曲尺,也画不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的听力,如果不根据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所遵循的道路,如果不施行爱民的政策,也不能把天下治理好。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现在有些国君虽有仁爱之心、仁爱之誉,但百姓却未能受到恩惠,未能被后世效法,就是因为不实行先王的道路的缘故。所以说,仅有善心不足以用来治理国政,仅有法度不能使之自行实施。《诗经》上说:‘无过失也无遗忘,一切都按旧规章。’遵守先王的法度竟然会犯错误,这是没有的事。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圣人既已竭尽了视力,再加以圆规、曲尺、水准、墨线,画方、圆、平、直是用不胜用的;既已竭尽了听力,再加以六律以校正五音,也是用不胜用的;既已竭尽了心思,再加以怜悯百姓的政策,因此就可以使仁爱覆盖天下。所以说,站得高必然是因为站在丘陵上的缘故,站得低必然是因为站在河流旁的缘故;治理国政如果不依照先王之道,怎能说得上有智慧呢?所以惟有爱民者适宜处在领导地位。不爱民而处在领导地位,就等于把他的恶行散播给大众。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在上者没有道路可以用来估量,在下者就没有法则可以遵守;朝廷之士不相信道路,下面的百工就不相信计量标准;君子的行为方式要约束使合规范,小人的行为方式要约束使合典范榜样,国家能生存下去,就可以说是幸运的了。所以说,城郭不完备,武器不充足,并不是国家的灾害;土地没有开垦,财物没有积聚,也不是国家的祸害;在上者没有社会行为规范,在下者就没有可学的,坏人横行,国家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诗经》上说:‘上天将要动乱时,不要轻慢懈怠。’所谓泄泄,就是拖沓疲沓的意思。侍奉国君没有最佳行为方式,进退之间没有社会行为规范,言论不是先王的道路,就是拖沓疲沓。所以说,用高标准责求君主就称为恭,陈述善良抵制邪恶就称为敬谨,自己的君主不能做到,自己就称为贼。”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