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说:“夏桀、商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百姓的拥护;他们之所以失去百姓,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取得天下是有一定的道路的,有了百姓的拥护,就能得到天下;得到百姓也是有一定方法的,得到百姓的心,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百姓的心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百姓所想要的就要给他们,就为他们聚集起来,百姓所厌恶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不过如此罢了。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百姓归向于仁爱,就像水向低处流,野兽喜欢跑在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渊把鱼驱赶来的,是水獭;替森林把鸟儿驱赶来的,是鹞、鹰;替汤王和武王把百姓驱赶来的,是夏桀和商纣王。现今天下若有施行爱民政策的国君,那么诸侯们就会甘愿为他所驱使。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而当前一些希望统一天下的人,就好像生了七年的病企图用三年的陈艾来医治一样。假如不积蓄民心,一辈子也得不到天下。如果不立志于仁爱,就会一辈子忧患受辱,以至陷入死亡的境地。《诗经》上说:‘这样的人怎么能有好结局呢,(最后)一定是相继沉船落水啊!’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