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燕国人背叛齐国。齐王说:“我很是愧对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
陈贾说:“大王不要忧虑。您觉得您和周公相比,谁更爱民,谁更有智慧?”齐王说:“唉呀,你这是什么话?”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陈贾说:“周公使派他的哥哥管叔去监管殷商的遗国,管叔却带领殷族人起来反叛;如果周公管叔会这样做还要派他去,就是不爱民;如果不知道而这样做,就是没有智慧。爱民和智慧,周公都没有完全做到,何况大王您呢?请让我去见孟子并向他解释。”于是陈贾去见了孟子,见面后陈贾问:“周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曰:“古圣人也。”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
孟子说:“是古代的圣贤。”陈贾说:“他派管叔监管殷族人,但管叔却带领殷族人叛乱,有这件事情吗?”孟子说:“有的。”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
陈贾说:“周公是知道管叔将要叛乱而还要派他去吗?”孟子说:“他不知道。”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陈贾说:“那么圣贤之人也会犯错误?”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过错,不是合乎情理吗?况且古时候的君子,有错就会改正;如今的君子,明知有错还将错就错。古时候的君子,他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百姓都看得见,等到他改正过错时,百姓就会很敬仰。如今的君子,何止是让过错顺其自然发展,而且还会编一套言辞来为自己辩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