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回 黑心肠赃官陷武举
黑心肠赃官陷武举
刘大人一见武举、禁子刚然上公堂,刚要审问口词,忽见西北上“唰”的一声,有酒杯大小一个流星,向正东而去。其光,如一条火线,令人害怕。刘大人一见,心内暗说:“有异,定主国事!”到后来,这就是武举李国瑞拔捷功名之兆。国事不能言讲。
闲言少叙。且说刘大人吩咐书吏,记写口供。书办答应,旁边伺候。大人眼望武举,叫一声:“李国瑞,你有何情?监中央及禁子的事——‘不要害命’——以往之情,细细回禀。”
武举说:“大人容禀。”
武举跪在尘埃地:“大人贵耳请听明:小人名叫李国瑞,辈辈祖上有功名。家住沧州三里外,店名叫作李家营。
小人二十中武举,家中奋志操硬弓。心中只要往上进,好见先人与祖宗。不幸上月遭大祸,州尊传我到衙门。当堂就言贼情事,只叫小人快快应。小人并无这样事,焉肯当堂就招承?审了一水带下去,将小人看守在班房中。天晚有人来对讲,乃是皂班叫甄能。走进班房腮含笑:‘叫声武举你是听:你的官司真厉害,坐地分赃了不成!我与你转求官府去,替你开脱这事情。必得纹银一万两,才要买你命残生。’回大人:小人并无这样事,焉肯对他就应承?
次日知县升堂坐,将我提到大堂中。指名只叫我招认:‘窝藏响马是真情’。个人情屈岂肯认?立刻当堂动大刑。一套文书详上去,将我举人除了名。开首先打四十板,血溅堂墙满都红。后来又夹两夹棍,小人无奈竟招承。将小人掐在监禁内,这样苦处对谁云?若是家人来送饭,进监必要十吊铜。上月三十遭不幸,家中失盗丧残生。偷去东西真不少,男女四口赴幽莫!次日报呈将衙进,署印官,不放小人到家中。凶犯至今无拿住,索性儿不叫家人进监中。
昨日天又二更鼓,锁头黄直到监中。眼望小人来饮酒,他说是:‘今晚请你饮刘伶。此处不便来讲话,你跟我到板房中。’小人闻言当好意,连忙一齐迈步行。来到板房将酒饮,这天光景有三更。禁子要把刑来上,小人焉敢不依从?登时拴绑在床上,身子要动万不能。禁子这才开言道:‘叫声武举你是听:并非是我将你害,这是那,州官吩咐敢不听?’他说那:白昼李忠来告状,大人接状转庙中,明早必要来提审,皂白俱分把冤清。若是不把武举害,大人审问了不成。你今夜将他来治死,无了活口,管叫大人审不清!他给黄直银一锭,事完另外有赏封。‘如此特来将你审’,说罢动手不消停。禁子骑在我身上,凉水喷脸,蒙上毛头纸几层。沙子口袋压头戴,小人登时赴幽冥。后来不知还阳路,又不知,禁子怎样到流平。”说罢国瑞将头叩,只叫“大人救残生!”清官摆手说“不用讲,本部必有主意行!”用手指定黄直叫:“快把以往细招承!”禁子闻听将头叩:“大人贵耳请听明。”
黄直见赃证俱犯,不敢巧辩,心想:不招也是白受其刑。
无奈,叩头说:“大人不必问小的了,武举之言是真,并无虚词。这不与小人相干,这是本官主使,与小的无不是,只求大人超生草命!”刘大人闻听,微微冷笑,说:“本府问你,为何昏倒在地?”禁子说:“小的见武举已死,小的站起,往床下一跳,只觉眼前一阵红光,临似失火,小人就昏倒在地呀,爷爷。后起不知怎样醒来。”说罢,响头叩地。刘大人闻听,心中暗想:必是神人保佑武举不能丧命,怪不得庙中托梦,此人后来必做大位。
想罢扭项,眼望朱文、王明说:“你二人动手,先将知县顶子拧下,脱去补褂,本部好审,审明奏主。”二人答应,连忙动手,将贪官取下,脱去补褂。贪官真魂皆冒,战战兢兢跪在公堂。大人吩咐:“伺候大刑!”左右答应,将刑撂在公堂,单听吩咐。大人说:“先将知县夹起再问!”青衣答应,提了贪官,脱了靴袜,套上夹棍。大人吩咐:“拢扣!”青衣呐喊,左右背绳夹棍对头,实在厉害。贪官背过气去,凉水喷活,贪官口叫:“大人,不用夹我,犯官情愿招承!”大人说:“招来!”
贪官就将已往从前,和武举回禀言词一样,全都招认,情愿领死。
贪官情愿来招承:“句句言词果真情。只求大人松夹棍,犯官领死也闭睛!”说罢将头点几点,全当叩首一般同。座上清官心大怒,手指贪官詈几声:“狗官如狼心太狠,毒似蝎蛇狠更凶!主子傣禄虽主赏,实实那民间的血肉一般同!既做知县署州印,百姓父母无改更。假如你有一后辈,你也下得此狠情?若据本部细思想,死囚相攀有隐情。还得夹你来审问,内中方显那段情!”言罢吩咐将绳拢,知县怕夹棍喊“招承!”
贪官叫夹棍将魂夹冒,听说又拢刑,吓得他直声喊叫:“大人不用再夹,犯官情愿招认!”大人摆手,青衣退后。大人说:“贪官招来!”贪官说:“实回大人:犯官于五月芒种下乡劝农,路过李家营,瞧见武举李宅子甚好,心想着必是财主之家。
回到衙门,传进皂隶甄能,问他是何人之家,家当怎样。回大人,这甄能能会办事,专作过付。他闻听犯官问他,说:‘是武举李国瑞之家,他父亲做过湖北武昌衙守备,已经亡故,家中豪富,良田千顷。举人为人耿直,不交官吏。’犯官说:‘本州到此署印,甚是空虚,凭着你去拿我个名帖,到他家中,只说本州才署印,公事难办,手内空虚,今和李爷借银二千两,下月必还。’皂快摆手不绝,说:‘前任太爷和他借五百两银子,他还未曾借给,何况太爷又是署州,趁早别要启齿!’犯官说:‘你有什么法儿,想他些银子使用才好。你老爷与你公分,再不难为你。’犯官的皂隶会办事,则见他低头思想,忽说:‘有了!’”
贪官下面来回话,座上刘大人仔细听。只听贪官把“大人”叫,细听犯官回禀明:“忽听皂役来讲话:‘叫声太爷在上听,若要想钱这样做,无毒不是丈夫行。爷把监中死囚犯,提到二堂暗说明,叫他攀出李武举,说是窝赃在家中。太爷再把死囚许,事成后,本州开脱你残生。太爷出票传武举,将他拿来问分明。当堂暂且审一水,把他禁在班房中。小的夜晚将房进,就说开脱此事情。再拿大话来镇唬:不然你必丧残生!他要问我得多少,咱爷们,要想就往大里想,星星点点算不了事情!’后来他就将举人问,谁知武举不招承!次日犯官将他审,叫他招承窝主情。武举先前不招认,次后犯官动大刑。四十板子两夹棍,将他屈打竟招承。武举掐在监禁内,不知他家又遇凶。男女四口被人害,半夜偷盗害残生。犯官有心把举人放,又恐他,上司去告了不成。因此掐在监禁内,遣人暗去害他生。大人把皂役拿来对,犯官言词果分明。”大人闻听一摆手,青衣这才退了刑。
大人摆手,衙役退闪刑具,又把一个贪官疼了个难受,趴在丹墀。刘大人吩咐:“传皂役甄能!”甄能战兢兢在旁边,要溜不能溜,正自害怕呢,忽听叫他,连忙上堂,跪倒在堂口,说:“小的甄能,在此伺候大人。”大人将惊堂木一拍,说:“方才你本官之言,你可听见?”皂役不敢强辩,说:“俱各听见,全然不假。小的情愿领一死呀,大人。”
忠良闻听心大怒,手指皂役詈一声:“你这狗头该万死!挑唆本官害好人。因你出了一主意,武举家四命归阴。
知县贪赃将人害,禁子受贿害举人,官役三人换上锁,快快收在监禁存!等本部拿住杀人犯,一齐定罪问典刑!”左右青衣忙答应,立刻提锁往上行。三人登时戴上锁,座上大人把话云。
刘大人瞧见官役三人戴上刑具,吩咐收监:“武举讨保听传,等本部拿住杀人的凶犯,一齐问罪圆案。”此时天已大明,知县并无家眷,大人立刻委沧州州同王祥代署州印。大人起身上马,回庙歇息不表。
也不说武举讨保回家,听候传唤。单言陈大勇奉刘大人之命,去拿杀武举家四口的凶手,他不敢怠慢。他有一宗能处,善能说西话,装作老西儿的打扮,肩扛一个小被套,离了三圣庙城中,并无歇息,赶天有巳刻,出了南门,越过关厢,并不闹热。又走十里之遥,远远望见一座村庄。好汉登时进村观看:路东有座铺面,原来卖酒卖饭,此时晌午大错,好汉腹内饥饿,连忙走进铺门坐下。
好汉坐在板凳上,被套放在桌上存。铺家过来开言问:“爷上吃什么请说明。”好汉说“所卖是何物?”铺家说:“面饼饭菜俱现成。”大勇说:“有酒先给筛四两;拌江豆,不要你拌的口轻;饼要三斤吃着要。”铺家答应转身形。登时齐来桌上放,好汉斟酒不消停。菜饼就酒吃着饮,忽见一人往里走,手擎竹筐瓶一个,眼望铺家把话明:“掌柜的,还像昨朝那个莱,炒鸡子多用葱。酒打三斤要干酒,火烧二十个,茄子江豆要两宗。”说罢将钱放在柜,铺家收拾我不明。那人猛一回 头转,两只眼,瞅着好汉不错睛。
看了又瞧,瞧了又瞧,大勇一见暗吃惊:这人瞅我有缘故,其中就里我好不明!正是好汉心内想,忽见那人把话云:“爷上姓陈是不是?”大勇闻听说“正是,你有何话只管云。”那人闻言来讲话,这一答言,得了那杀人的大盗他的姓名。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