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桂海虞衡志》的关系
范成大在离桂赴蜀的途中已经写成了一部类似的志书——《桂海虞衡志》,加上作者位高名重,这部一万多字的书一时洛阳纸贵。而周去非回乡途中竟然还遗失了那四百余条笔记资料,他可能打算放弃写书了。但回乡后看到《桂海虞衡志》刻印发行,他又急忙于淳熙五年十月写成七万多字的《岭外代答》,并在序中写明以《桂海虞衡志》条目为基础。但正因如此,《岭外代答》长期被后世视为《桂海虞衡志》的注释本,评价不高,导致乏人问津乃至佚失,,幸得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才基本恢复原貌。
范成大在桂才两年,且身居高位、政务繁忙,对广西风物的了解肯定不如身居下僚、在桂六年且潜心收集资料的周去非详尽,所以学者对周去非袭用《桂海虞衡志》内容的动机一直众说纷纭。一说是范书在前,声名显赫,周书既要一较高低,又要表示对老上司老朋友的尊敬,所以才袭用部分,表明自己并非故意分庭抗礼;还有一说是周觉得范书语焉不详,所以增言备细,借着范书畅销的东风为众人解瘾,有点唱和的意思;更有一种大胆的猜测是范在桂林时就看过周的笔记,,抢先一步出书,周无奈才用代答的曲笔挽回一点心血。
无论真相如何,《岭外代答》在内容的丰富方面都要大大高于《桂海虞衡志》及之前的各种广西史志著作,受到近现代学者重视,被推为唐宋时期广西史志的压卷之作。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墨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悟真篇
- 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