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评价
宋代理学家朱熹:《仪礼》,礼之根本;而《礼记》乃其枝叶。《礼记》乃秦汉上下诸儒觯释《仪礼》之书,又有他说附益于其间。
明代诗人黎靖德:大抵说制度之书,惟《周礼》、《仪礼》可信,《礼记》便不可深信。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补礼经之所未备,以会通于事物之变,而为之定体也。
清代学者张沐:《礼》主敬之书。
清末翰林学士王文锦:《礼记》是部儒学杂编。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影响最大的书是儒家的书,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礼记》仅次于《论浯》,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礼记》为儒家者流一大丛书。《礼记》之最大价值,在于能供给以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者流,尤其是荀子一派学术思想史之极丰富之资料。
近代教育家吴承仕:以近世书部相况,则《记》百三十一篇者犹稍古之丛书,其中篇目容与他单行书、他丛书有复重者。二戴之《记》则犹晚出之丛书,其所采会即本之稍古之丛书,并删取各家单行之书,以自成一部。而二家所录自不嫌互有异同也。
现代学者王梦鸥:《礼记》不但是打通《仪礼》、《周礼》二书之内蕴的钥匙,同时亦是孔子以后发展至于西汉时代,许多孔门后学所共同宣说儒家思想的一部丛书。
现代史学家吕思勉:《礼记》为七十子后学之书,又多存礼家旧籍。读之,既可知孔门之经义,又可考古代之典章,实为可贵。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屈万里:《礼记》可以说是一部各科论文丛集。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天宇:《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聂石樵:《礼记》一书是儒学杂编,没有统一之体例。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龚建平,《礼记》是杂凑之学 。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明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说苑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