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影响
⑴《礼记》中的许多篇章,是中国文化史上彪炳千古的典范。
⑵《礼记》的许多章节,高扬仁爱、正义、爱国、反对不义之政等进步思想,影响深远。
⑶书中大量记载了包括称谓、辞令、服饰、家教、尊老、丧祭、教化、礼俗等在内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对于读古书,传承中华文明,是难得的文化宝库。
⑷《礼记》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礼记》在曹魏时期升格为经,并在唐代进一步升格为五经之一,取代了《仪礼》的地位;《礼记》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列,被尊为四书之一。
⑸在儒家十三经中,《礼记》一书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记述、阐释了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
⑹《礼记·礼运》中,孔子与其弟子子游以答问的形式提出了著名的大同社会理想,并进而说明天下为公是大同社会的特征,而礼制则是小康社会的纲纪,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建设。
⑺《礼记》许多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儒家礼乐文化和的精神及其重要意义。《礼记·儒行》明确提出:礼之以和为贵。这种贵和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⑻中国当代许多大学从《礼记》中,借用一些名言警句作为校训。如河南大学校训为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东南大学校训为止于至善,复旦大学校训为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等,这些校训影响着大学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
⑼《礼记》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和家庭结构状况,并且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行为规范进行了详细地解读,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家庭伦理规范,指导着当代伦理道德。
⑽《礼记·乐记》中中和的美学思想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它主要从音乐的本质和作用来使人们的心理和精神达到平和,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子不语
- 孽海花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小五义
- 白牡丹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