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何仙
长山王公子瑞亭,能以乩卜。乩神自称何仙,乃纯阳弟子,或云是吕祖所跨鹤云。每降,辄与人论文作诗。李太史质君师事之,丹黄课艺,理绪明切;太史揣摹成,何仙力居多焉,故文学士多皈依之。每为人决疑难事,多凭理,不甚言休咎。
辛未,朱文宗案临济南,试后,诸友请决第等。何仙索试艺,悉月旦之。有乐陵李忭,乃好学深思之士,其相好友在座,出其文代为之请。乩批云:“一等。”少间,又批云:“适评李生,据文为断。然此生运气大晦,应犯夏楚。异哉!文与数适不相符,岂文宗不论文耶?诸公少待,试往探之。”少顷,又书云:“适至提学署中,见文宗公事旁午,所焦虑者殊不在文也。一切付幕客,客六七人,粟生、例监都在其中,前生全无根气,大半饿鬼道中游魂,乞食于四方者也。曾在黑暗狱中八百年,损其目之精气,如人久在洞中,乍出则天地异色,无正明也。中有一二为人身所化者,阅卷分曹,恐不能适相值耳。”众问挽回之术,书云:“其术至实,人所共晓,何必问?”众会其意以告李。李惧,以文质孙太史子未,且诉以兆。太史赞其文,为解其惑。李心益壮,乩语不复置怀。案发,竟居四等。太史大骇,取其文复阅之,殊无疵摘。评云:“石门公祖素有文名,必不悠谬至此。此必幕中醉汉,不识句读者所为。”于是众益服何仙之神,共焚香祝谢之。乩又批云:“李生勿以暂时之屈,遂怀惭怍。当多写试卷,益暴之,明岁可得优等。”李如言布之。久而署中亦闻,悬牌特慰之。科试果列前名,其灵应如此。
异史氏曰:“幕中多此辈客,无怪京中丑妇巷中,至夕无闲床也。”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杂史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僧伽吒经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