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二十九
萧岩寿 耶律撒剌 萧速撒 耶律挞不也 萧挞不也 萧忽古 耶律石柳
萧岩寿,乙室部人。性情刚直,崇尚气节。重熙末出任官职。道宗即位,皇太后屡次称赞他贤能,因此得到选拔任用。
萧岩寿,乙室部人。性刚直尚气,仕重熙末。道宗即位,皇太后屡称其贤,由是进用。上出猎较,岩寿典其事,未尝高下于心,帝益重之。历文班太保、同知枢密院事。咸雍四年,从耶律仁先伐阻卜,破之,有诏留屯,亡归者众,由是镌两官。十年,讨敌烈部有功,为其部节度使。大康元年,同知南院宣徽使事,迁北面林牙。密奏乙辛以皇太子知国政,心不自安,与张孝杰数相过从,恐有阴谋,动摇太子。上悟,出乙辛为中京留守。会乙辛生日,上遣近臣耶律白斯本赐物为寿,乙辛因私属白上:“臣见奸人在朝,陛下孤危。身虽在外,窃用寒心。”白斯本还,以闻。上遣人赐乙辛车,谕曰:“无虑弗用,行将召矣。”由是反疑岩寿,出为顺义军节度使。乙辛复入为枢密使,流岩寿于乌隗路,终身拘作。岩寿虽窜逐,恒以社稷为忧,时人为之语曰:“以狼牧羊,何能久长!”三年,乙辛诬岩寿与谋废立事,执还杀之,年四十九。
皇上出宫狩猎较射,由萧岩寿典掌其事,不曾随心所欲地处理事宜,皇上更加看重他了。历任文班太保、同知枢密院事。咸雍四年(1068),随耶律仁先讨伐阻卜,击破之,诏令就地驻守,然而逃回的人很多,因此岩寿的两个官职都被削夺。十年(1074),讨伐敌烈部立功,任敌烈部节度使。
乾统间,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绘像宜福殿。岩寿廉直,面折廷诤,多与乙辛忤,故及于难。
大康元年(1075),任同知南院宣徽使,迁北面林牙。秘密上奏称乙辛因为皇太子主持国政,心中不安,与张孝杰多次来来往往,恐怕会有阴谋,危害太子。皇上领悟,出贬乙辛为中京留守。适逢乙辛生日,皇上派近臣耶律白斯本赐给物品祝寿,乙辛于是私下嘱托他向皇上表白“:我发现奸臣在朝中当权,皇上孤立危急。我人虽在外,私下里非常担心。”白斯本回京,如实奏闻。皇上派人赐给乙辛车子,晓谕他说:“不必担心不受重用,很快就会召你回京了。”从此反而疑心岩寿,将他出贬为顺义军节度使。
耶律撒剌,字堇隐,南院大王磨鲁古之孙。性忠直沉厚。清宁初,累迁西南面招讨使,以治称。咸雍九年,改北院大王。未几,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大康二年,耶律乙辛为中京留守,诏百官廷议,欲复召之,群臣无敢正言。撒剌独奏曰:“萧岩寿言乙辛有罪,不可为枢臣,故陛下出之;今复召,恐天下生疑。”进谏者三,不纳,左右为之震悚。乙辛复为枢密使,见撒剌,让曰:“与君无憾,何独异议?”撒剌曰:“此社稷计,何憾之有!”乙辛诬撒剌与速撒同谋废立,诏按无迹,出为始平军节度使。及萧讹都斡诬首,竟遣使杀之。乾统间,追封漆水郡王,绘像宜福殿,仍追赠三子官爵。
乙辛再度入京任枢密使,将岩寿流放到乌隗路,终身服劳役。岩寿尽管遭到斥逐,心中总是忧虑国家大局,时人对他说:“以狼牧羊,何能久长!”三年(1077),乙辛诬陷岩寿参与谋划废父立子之事,将他抓回来杀掉了,年四十九岁。
萧速撒,字秃鲁堇,突吕不部人。性沉毅。重熙间,累迁右护卫太保。蒲奴里叛,从耶律义先往讨,执首乱陶得里以归。清宁中,历北面林牙、彰国军节度使,入为北院枢密副使。咸雍十年,经略西南边,撤宋堡障,戍以皮室军,上嘉之。大康二年,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乙辛权宠方盛,附丽者多至通显,速撒未尝造门。乙辛衔之,诬构速撒首谋废立。按之无验,出为上京留守。乙辛复令萧讹都斡以前事诬告,上怒,不复加讯,遣使杀之。时方盛暑,尸诸原野,容色不变,乌鹊不敢近。乾统间,追封兰陵郡王,绘像宜福殿。
乾统年间,天祚帝追赠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宜福殿为他绘制画像。岩寿清廉正直,在朝廷上犯颜直谏,据理力争,经常触犯乙辛,因此遭了杀身之祸。
耶律挞不也,字撒班,系出季父房。父高家,仕至林牙,重熙间破夏人于金肃军有功,优加赏赉。挞不也清宁中补牌印郎君,累迁永兴宫使。九年,平重元之乱,以功知点检司事,赐平乱功臣,为怀德军节度使。咸雍五年,迁遥辇克。大康三年,授北院宣徽使。耶律乙辛谋害太子,挞不也知其奸,欲杀乙辛及萧特里得、萧十三等。乙辛知之,令其党诬构挞不也与废立事,杀之。乾统间,追封漆水郡王,绘像宜福殿。
- 推荐作品: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新唐书
- 元史
- 魏书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