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有上等德的人,不自以为有“德”,所以是有德。下等德的人是有心施“德”,所以他无德。有着上等“德”的人“无为”出于无意,所以无所不为。下等“德”的人,“无为”出于有意,所以无所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而是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而是出于有意。上“礼”的人,出于有意。若是得不到回报。则攘臂使人从之。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是“德”。失去了“德”而后是“仁”。失去了“仁”而后是“义”。失去了“义”而后是“礼”。当社会需要用“礼”时,虚拟敲诈也就随之产生,祸乱也就随之而来了。自以为很聪明的人,是以智取巧,真是愚昧的根源呀。所以大丈夫应该守质朴的大道,不虚伪敲诈,舍去礼的浮华,取用道德厚实。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论语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新唐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