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庙制
卫将军文子将立先君之庙于其家,使子羔访于孔子。
卫国将军文子将要在他的封地上建立先代君王的庙宇,派子羔向孔子询问有关礼仪。
子曰:“公庙设于私家,非古礼之所及,吾弗知。”子羔曰:“敢问尊卑上下立庙之制,可得而闻乎?”
孔子说:“将公家的庙宇建立在私人的封地上,这是古代礼仪所没有的,我不知道。”子羔说:“请问建立宗庙的尊卑上下的有关礼制,我能够听一听吗?”
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乃为亲踈贵贱多少之数。是故天子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太祖近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焉,享尝乃止。诸侯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祖考庙,享尝乃止。大夫立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享尝乃止。士立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合而享尝乃止。庶人无庙,四时祭于寝。此自有虞以至于周之所不变也。凡四代帝王之所谓郊者,皆以配天;其所谓禘者,皆五年大祭之所及也。应为太祖者,则其庙不毁;不及太祖,虽在禘郊,其庙则毁矣。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诸见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孔子说:“自从天下有了君王,分封土地,建立国家,设立祖宗的宗庙,于是就有了亲疏、贵贱、多少的区分。因此天子在建七庙的时候,左边是三座昭庙,右边是三座穆庙,连同太祖庙一共是七庙。太祖庙为近亲的庙,每个月都要祭祀一次。远祖的庙叫‘祧’,有二祧,每季祭祀一次。诸侯建五庙,两座昭庙,两座穆庙,连同太祖的庙一共是五庙,叫做祖考庙,每一季都会祭祀一次。大夫在建立三庙的时候,一座昭庙,一座穆庙,连同太祖的庙一共是三庙,叫做皇考庙,每一季祭祀一次。士建立一庙,叫做考庙,没有祖庙,父祖合祭,每一季祭祀一次。平民百姓则不立庙,四季就在家中寝室祭祀。这种制度从有虞到周代都没有改变。凡是四代帝王称作郊祭的,都和祭天一起祭祀。称作禘的,是五年一次的盛大祭祀,都配天祭祀。地位为太祖的,他的庙不毁,不到太祖辈分的,即使受到禘、郊的祭祀,他的庙也可以毁。古代把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叫做祖宗,他们的庙都不能毁。”
子羔问曰:“祭典云:‘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此四祖四宗,或乃异代,或其考祖之有功德,其庙可也。若有虞宗尧,夏祖颛顼,皆异代之有功德者也。亦可以存其庙乎?”
子羔问道:“据祭典说:‘从前有虞氏的庙以虞氏为祖而以尧为宗,夏后氏的庙以颛顼为祖而以禹为宗,殷人以契为祖而以汤为宗,周人以文王为祖而以武王为宗。’这四祖四宗,或者是时代不同,或者其祖先有功德,他们的庙可以永远供奉不毁。像有虞氏以尧为宗,夏代颛顼为祖,都是不同时代有功德的,他们的庙也可以永存不毁吗?”
孔子曰:“善,如汝所问也。如殷周之祖宗,其庙可以不毁。其他祖宗者,功德不殊,虽在殊代,亦可以无疑矣。《诗》云:‘蔽茀甘棠,勿翦勿伐。’邵伯所憩,周人之于邵公也,爱其人,犹敬其所舍之树。况祖宗其功德而可以不尊奉其庙焉?”
孔子回答说:“是的,正如你所问的那样。如殷人、周人的祖宗,其庙可以不毁,其他的祖宗,功德和他们祖先相同,虽在不同的时代,无疑也是不可毁的。《诗经》说:‘那幼小的甘棠树啊,不要剪它的枝和干啊,那是召伯曾经休息过的地方。’周人对于召公,他们爱他这个人进而爱护他曾经在其下休息过的树,何况祖宗有功德,怎可以不尊奉他的庙呢?”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史记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近思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