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列传二
魏王承训,字德辉,高祖之长子也。少温厚,美姿仪,高祖尤钟爱。在晋累官 至检校司空,国初授左卫上将军。高祖将赴洛,命承训北京大内巡检,未几,诏赴 阙,授开封尹、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以天福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府署,年二 十六。高祖发哀于太平宫,哭之大恸,以至于不豫。是月,追封魏王。归葬于太原。
蔡王刘信,是高祖的堂弟。少小从军,逐渐升至龙武小校。高祖镇守并州时,任兴捷军都将,兼任龚州刺史、检校太保。建国之初,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兼义成军节度使,接着移镇许州,加封为太尉、同平章事。高祖病危时,杨..接受密旨遣派刘信前往藩镇,刘信被立时阻隔与高祖的通路,不能辞别高祖,哭泣流泪而去。隐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检校太师。长安一带贼寇平定,加封他为侍中。刘信本性昏庸懦弱,贪财无厌,爱用残酷的刑罚。掌领禁军时,身旁人若犯了罪,就召来他的妻儿,当面一块块割下他的肉,令他吃自己的肉;或者从脚开始肢解到头,血流盈满地面,而刘信命奏乐饮酒,毫无仁慈悯爱之色。不曾接待过宾客。在主持藩镇的日子里,聚敛毫无节制,遇上高祖的灵柩过境前往陵墓安葬,刘信也大肆掠夺官民财物,以备迎奉灵柩,老百姓都深受其苦。当初,听到杀死杨..、史弘肇,刘信就立即摆设宴席,召集幕僚宾客,令向自己庆贺。说:“我以为天不长眼,使我三年不得志。主上孤立无助,几乎落入逆贼手中,诸公要敬我一杯啊。”紧接着听到朝廷祸变,忧虑得不能进食。旋即太后诰令,立湘阴公,刘信便叫他儿子前往徐州奉迎。不久,澶州兵变,王峻派前申州刺史马铎领军到许州巡视检察,马铎领军进城,刘信惶惑自杀。广顺初年,被追封为蔡王。
陈王承勋,高祖之幼子也。国初授右卫大将军。隐帝嗣位,加检校太尉、同平 章事,遥领兴元尹,俄代侯益为开封尹,进位检校太师、兼侍中。乾祐三年冬十一 月,萧墙之乱,隐帝崩,军情欲立勋为嗣。时勋已病,大臣及诸将请候勋起居,太 后令左右以卧榻舁之以见,诸将就视,知勋之不能兴,故议立刘赟。周广顺元年春 卒。周太祖下诏封陈王。
湘阴公刘赟,为徐州节度使。乾皊元年(948)八月中,有五色云彩出现。第二年冬末,有鸟飞来集于鲜碧堂庭前树上,黄色的羽毛红色的鸟嘴,金色的眼睛青色的翅膀,深红色的足趾黑色的尾巴,就像凤凰。有宾佐叹息说:“野鸟入室,主人将去。”乾佑三年冬十一月,郭威驻军京城,议立继位新君,奉太后诰令立刘赟为君。在传达诰令之时,冯道手中的笏板掉到地上了,旁边的人很不高兴。冯道来到时,刘赟出郊外迎接,经常乘坐的马一向都很驯服,这时这匹马又踢又咬狂奔不止,不可制伏,于是用另外的马代替它,当时别人认为不吉祥。将离开彭城时,有一天,天上有一道白光由西而来,将城中照得如同白昼,发出雷鸣般的响声,人们说这是天破裂。又有巨星坠落在徐州野外,有轰隆的响声,有人说这是天狗。后来刘赟果然被废而死。
蔡王信,高祖之从弟也。少从军,渐至龙武小校。汉祖镇并州,为兴捷军都将, 领龚州刺史、检校太保。国初,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兼义成军节度使, 寻移镇许州,加太尉、同平章事。高祖寝疾大渐,杨邠受密旨遣信赴镇,信即时戒 路,不得奉辞,雨泣而去。隐帝即位,加检校太师。关辅贼平,就加侍中。信性昏 懦,黩货无厌,喜行酷法。掌禁军时,左右有犯罪者,召其妻子,对之脔割,令自 食其肉,或从足支解至首,血流盈前,而命乐对酒,无仁愍之色。未尝接延宾客。 在镇日,聚敛无度,会高祖山陵梓宫经由境上,信率掠吏民,以备迎奉,百姓苦之。 初,闻杀杨邠、史宏肇,遽启宴席,集参佐宾幕,令相致贺。曰:“我谓天无眼, 令我三年不能适意。主上孤立,几落贼手。诸公劝我一杯可也。”俄萧墙之变,忧 不能食。寻有太后令,言立湘阴公,即令其子往徐州奉迎。数日,陈思让率马军经 过城西,但令供顿,不敢出城。未几,澶州军变,王峻遣前申州刺史马铎领军赴州 巡检,铎引军入城,信惶惑自杀。广顺初,追封蔡王。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难经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