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救义仆同赴千家口 见拜弟各诉别离情
救义仆同赴千家口 见拜弟各诉别离情
话说杨再田在书房内问刺客名姓,那贼人说:“我姓华名云龙,绰号人称乾坤盗鼠,乃是西川人。”赵太守说:“兄长不用问了,我把他带到秦相那里,听候相爷办理。”杨再田过来谢了济公,说:“要非圣僧来此,吾早为泉下人矣!从今我再也不敢不信服僧道了。”从新又另整杯盘,给和尚斟酒,只吃到东方发晓,鸡鸣三唱。天色大晓,外面声音一片,门上人进来回话说:“今有太守衙来轿接大人,在外边伺候。”不多时,只见赵福、赵禄二人,拿着衣包进来。赵太守立刻换了衣服,问:“何人给你等送信,知道我在这里?”赵福说:“是如意巷的更夫李三,奉济公之命令,一早给我们送信,叫我等在这里杨宅迎接大人。”赵太守一听这话,心中这才明白,立刻把衣服换好。问济公:“是坐轿是骑马?”济公说:“太守你先押解贼人去,我随后就到。”
太守立刻告辞,出来上轿,杨再田送出到外面。柴元禄、杜振英、雷世远、马安杰四位班头,押解着贼人直奔秦相府,有人往里面回话。秦相自从和尚同太守走后,在书房直等到四鼓以后,不见和尚到来,身觉劳乏,眠在床上,和衣而卧。少时天亮,起来净面吃茶,方用过点心,只见家人进来回后说:“回禀相爷,现在赵太守带领班头,将贼人拿来,在府门外听候示下。”秦相说:“先把太守请进来,随后把贼人带上来。”家人到外面说:“相爷有请!”
赵太守来到里面,给秦相行礼,将昨夜晚在如意巷口拿贼的事,多蒙济公将贼人拿获,一一述说一遍。秦相立刻吩咐将贼人带上来,两旁人答应,将贼人带到。秦相一看这贼人,比刘昌更透雄壮,穿着一身夜行衣服,怒目横眉。秦相说:“你姓什么?叫什么,哪里人氏?将我的玉镯凤冠盗去,放在何处?趁此实说,免得皮肉受苦!”下面贼人说:“大人不便细问,我是西川人,我叫华云龙,玉镯、凤冠是我盗的。”秦大人说:“你卖在哪里?”华云龙说:“我卖给过往客商,不知名姓,卖了一千三百两银子,被我随后将银子花了。”秦丞相一闻此言,勃然大怒,说:“我的传家之宝,竟被你盗去。”正在动怒,要打贼人,外面有人进来回禀:“济公禅师到!”秦相吩咐有请。
书中交代,怎么济公到来晚了?只因济公由杨再田家中出来,出了如意巷,刚来到大街,只见一人拿着果篮,直奔向前,跪倒行礼,口称:“师父,你老人家一向可好?”济公用手相搀,原来是探囊取物赵斌。济公说:“徒弟你跟我来,我有话说。”赵斌说:“我今天刚到果子市,买点果子要做小本经营,师父有何话说?”济公说:“你跟我到酒铺喝盅酒。”赵斌点头,跟着济公来到酒铺,要了两壶酒。济公说:“赵斌,我看你这几日印堂发暗,气色不佳,我给你八锭黄金,你自己拿家去,籴米买柴,过百日之后,再作买卖。”说罢把那八锭黄金取出来,交给赵斌。赵斌谢了圣僧,给了酒钱,二人出了酒馆,济公直奔秦府而来。到了门首,家人回禀进去,秦相叫请,和尚到了里边,见相爷正自审问贼人。济公说:“大人可曾问明了口供?”秦相说:“今已问明了,他叫华云龙,盗我玉镯、凤冠,卖给不知名姓之人,把我两种宝贝失迷了。”济公说:“贼人名叫华云龙,你别不要脸啦!你那样人物,连真名姓多没有吗?说姓华为是发财呀?”
贼人一听,把眼一翻说:“和尚,你真是我的对头冤家,我打算替华二弟打一脱案,要招出我的案来,我也是死,不想和尚认识我。”大人说:“你姓什么叫什么?倒是怎么一段缘故?讲来!”贼人说:“我姓王名通,乃是西川人,家住在成都府。因为我家兄在成都府,当一书办,因为使了二百两赃银,被杨再田收监入狱,置之死地。那时我正在外面流落,后来我回去,才知我家兄已死了。我要找杨再田报仇,不想赃官已然丁忧回籍,故我找到临安来。在酒楼,遇见华云龙,他也是西川人,绿林的朋友。我二人见面,就住在城隍山下刘昌家中。因为游城隍山,遇见一个带发修行的少妇,华云龙一见美色起意,晚间入乌竹庵意欲采花,不想因奸不允,他将那少妇杀死,又将老尼姑砍倒。他回到寓所,一告诉我,我就替他担惊。我二人次日到泰山楼喝酒,因为口角相争,他一刀把静街太岁秦禄杀死。后来我同他在酒楼吃酒,我劝他不可这样胡闹,倘被官人拿获,岂不有性命之忧?
他说我胆小,他要做惊天动地事,要杀秦相。我又用话一激他,我二人晚间就来到秦相府。他到了相府,盗了奇巧玲珑白玉镯,十三挂嵌宝垂珠凤冠,他在粉皮墙题的诗,所有的事,都是他一人做的。”
旁边也有先生写了招供,写完了,呈与秦大人过目。秦相一看,自己这才明白,问道:“王通,现在华云龙他在哪里住?你必知情。你如要说了实话,我必要从轻办你,你如不说实话,我必要重办你。”玉通说:“大人不必生气,我同华云龙原先是一处住,也不住店,或是庙字钟楼鼓楼,或大户人家花园僻静之处存身。自从昨天晌午,听说刘昌犯了案,他不敢在临安再住。我二人商量好了,他到千家口通顺店去等我,不见不散,准约会我那时去,我二人同回西川。”秦相听明白,问:“济公,这此事如何办法?”济公说:“大人派人拿去罢。”
秦相说:“手下官人如何拿得了这样贼?还是师父慈悲慈悲罢!”济公说:“我去拿也行,有功就得赏,有过就得罚,大人先赏二百两银子,给柴元禄、杜振英,他二人办此贼有功。再给二百两银子盘费,大人办一套海捕公文,相谕我带他二人去拿贼,先把王通交钱塘县钉镣入狱,不准难为他,候把华云龙拿来,当堂叫他二人对质。”秦相说:“甚好。”立刻叫太守回衙门,给办海捕公文,相爷亲笔标了相谕。和尚说:“柴头、杜头你们二位班头去跟和尚去办案,别穿这在官应役的衣裳,你们两个人改扮做外乡人的样,好遮盖众人的眼目。”
两位班头点头答应,跟太守回衙门。太守办好文书,柴头杜头到街上买了两身月白粗布裤褂,左大襟白骨头钮子,两只岔配鞋,二人装扮起来,把官衣包在包裹之内,带着文书,来到相府。济公已吃完早饭,二班头领了相谕、盘费,秦相说:“师父这一到千家口,如将贼人拿获了,三衙门领一千二百两银赏格外,也是一种喜事。”济公同二人出了府门,往前行走,只见桃红柳绿,艳阳天气,野外芳草一色新。和尚信口作歌:
堪叹人为岁月荒,何时得能出尘疆?从容作事抛烦恼,忍奈长调远怨方。人因贪财身家丧,蚕为贪食命早亡。诸公携手回头望,元源三教礼何长!才见英雄邦国定,回头半途在郊荒。任君盖下千间舍,一身难卧两张床。一世功名千世孽,半生荣贵半生障。那时早隐高山上,红尘白浪任他忙。
和尚唱罢山歌,说:“二位头儿,你二人快走!华云龙在前边树林之内上吊哪,他要一死,亦不能拿他去了。”柴杜二人一听,立刻答应,飞身上前。快跑了有五六里之遥,果然见前边一树林,有一人正在歪脖树上拴套。
柴元禄一瞧,说:“不得了,了不得!要是贼人一上吊,这一千二百两银子的赏,也不用要了,差事亦不要办了。”自己赶紧脚底下加劲,往前跑到树林,那人早已吊上。柴元禄急了,双手一抱,竟将贼人捉住。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庐山记
- 通典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