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猛汉听言找黄云 义士见信收陆通
猛汉听言找黄云 义士见信收陆通
话说杨明拆开书信一看,原本是黄云叫杨明把陆通收下。教训教训他,将来可以当镖局子伙计。杨明这才问他贵姓。陆通说:“我姓陆,叫陆通。”
杨明唤他进来。陆通来到里面。杨明说:“你家中有什么人?”陆通说:“家里有老娘。”杨明说:“你有老娘,你出来谁替你照应?”陆通说:“我老娘死了。不吃东西,也不说话了。拿棺材装上埋了,不然,搁两大就臭了。”
杨明说:“你没吃饭么?”陆通说:“两天没吃了。”杨明说:“你为什么有银子不换吃?”陆通说:“什么叫银子,我不知道。”杨明吩咐给预备饭。
当时叫厨子一备。陆通这顿吃了有三斤米饭,真吃饱了。杨明说:“陆通,你就在我这里住着罢。每天我给你饭吃,我收你做兄弟。”陆通说:“我也叫你兄弟。”杨明说:“不对,你叫我兄长。”陆通说:“就是罢。”杨明把陆通留在家里,天天教给他人情世故。住了有两个多月,还是教不清楚。
陆通是天生来的浑人。这天老太太知道了,问杨明:“外面住着什么人?我听说你留野人在这住着。”杨明说:“倒是一个浑浊的人。”老太太说:“你带来我瞧瞧。”杨明来到外面说:“贤弟。”陆通也懂了,说:“兄长。”
杨明说:“我带你进去见见老娘。”陆通说:“死了,也不说话了。”杨明说:“谁死了?”陆通说:“我老娘死了。”杨明说:“你老娘死了,我老娘没死。”陆通说:“怎么还不死?”杨明说:“胡说!见了老太太,你可规矩些。”陆通点头。跟着杨明往里走。刚一进上房,杨明说:“你在外间屋子站着,等我到里面回禀老太太一声。”杨明进里间去。陆通抬头一看,正面上是穿衣镜。他没见过,瞧里面一条大汉。陆通一睁眼,镜子里自然也一睁眼。他用手一指,镜子里他的影也向他一指。陆通赶上前一脚,把镜子踢了。杨明出来说:“怎么了?”陆通说:“跑了。这小子直跟我睁眼。”
杨明一瞧,见镜子也碎了,也无法。带陆通进到里面,说:“你见见。”陆通说:“老娘在上,兄弟有礼。”杨明说:“胡说。你见我称兄弟,怎么见老娘也称兄弟?”陆通说:“称什么?”杨明说:“你说,老娘在上,孩儿有礼。”陆通又说:“老娘在上,孩儿有礼。”杨明说:“对了,你见嫂嫂。”
陆通说:“嫂嫂在上,孩儿有礼。”杨明说:“又不对了。”陆通说:“怎么?”杨明说:“你见嫂嫂,称呼兄弟。”陆通说:“嫂嫂在上,兄弟有礼。”
杨明说:“这是你侄儿侄女。”陆通说:“侄儿侄女在上,兄弟有礼。”杨明一听也笑了,说:“你跟我到外面去罢。”陆通就在杨明家住着。杨明也不拿他当外人。素常没事,杨明就教他说话。后来杨明见他略明白些。杨明叫他够奔陆阳山去找碗饭吃。陆阳山莲花岛有一位和尚,叫花面如来法洪,也是在长江五省保镖的镖头。杨明给他写了一封信,叫陆通去跟花面如来法洪当伙计。出去跟着保镖,每月挣十几两银子,也都交给杨明。没衣裳跟杨明要,杨明的家就算他的家。陆通在外面,保镖有四五年的景况,人送外号万里飞。来皆因他是天生两只飞毛腿。今天是保镖回来,要到杨明家去瞧瞧。
正走在这里,见华云龙慌慌张张,由对面跑来。原本华云龙被济公追下来。
陆通一瞧,认识华云龙,在杨明家里见过。陆通说:“你小子哪去?”华云龙一瞧,说:“陆贤弟,你怎么叫我小子?”陆通说:“我忘了。华二哥你哪去?”华云龙说:“我有事。”陆通说:“你同我瞧杨大哥去。”华云龙说:“我不去。”陆通说:“你不去,我把你捆上扛着去。”华云龙一想,知道陆通的脾气,说得出来行得出来。贼人一想,莫如我拿镖打他。又知道陆通跟法洪和尚炼的一身金钟罩。华云龙一想,非得拿镖打他的眼睛、或梗嗓、或肚脐。金钟罩这三处是命门。华云龙说:“你瞧,树上有两个脑袋的乌鸦!”陆通扬着眉一瞧,问:“在哪里?”华云龙正要掏镖打他,只见杨明、雷鸣、陈亮赶到。雷鸣一声喊:“好球囊的,你往哪走?”
华云龙一瞧,撒腿就跑。杨明这才说:“陆通,你干什么呢?”陆通说:“我瞧两个脑袋的乌鸦。”过来给杨大哥行礼。又见过雷二哥、陈三弟。陆通说:“你们为什么把云龙追跑了?”雷鸣说:“方才华云龙拿毒药镖把我二人连杨大哥都打伤了。”陆通一听,把眼一睁说:“好狗娘养的!镖打雷鸣、陈亮我倒不恼,决不该打我杨大哥。我去找上他,要他的命。”说着话,撒腿就跑。杨明见陆通追华云龙去,知道他是飞毛腿,这三个人也赶不上。遂说:“雷、陈二位贤弟,你我找个地方住罢,天也不早了。”陈亮说:“这北边就是蓬莱山,咱找孔二哥去罢。”杨明说:“也好。你我见了朋友,千万不必提着华云龙镖打咱们。”陈亮说:“怎么还给他瞒着?”杨明说:“倒不是帮他瞒着,恐其朋友错想。不知道的,倒许说你我交朋友不好,要好,怎么朋友会打咱们呢?咱们不必提他。叫他自己行去,大约必有恶贯满盈之时。”说着话,够奔山坡而来。这山上有一座蓬莱观。有一位老道,叫矮脚真人孔贵。
当初这个人,也在玉山县三十六友之内。他自己看破了绿林没下场头,因此上山出了家。今天杨明、雷鸣、陈亮三个人忽然想起来,要到蓬莱观瞧瞧孔贵,这才一同顺着山坡上山。来到半山一看,这庙头里有一个牌楼,上有四个字,写的是:“蓬莱仙境”。这庙是两层殿,坐北向南,正中山门,两旁边角门。三个人来到东角门一拍,里面出来了一个道童,把门开来,一瞧认识,说:“杨大爷、雷叔父、陈叔父,由哪里来?”道童赶紧行礼。杨明说:“你师父可在庙里?”道童说:“在里面。”杨明说:“你到里面,回禀一声,说我三个人来看望他的。”道童说:“是。三位伯父叔父先到里面坐。”
杨明同雷鸣、陈亮进去。小道童把门关好。这殿中北房是大殿,东西各有配房三间。把三个人请到西配房。一打帘子,三个人进去。见这屋中甚是干净。
靠西头一张俏头几,摆着老子道德五千言。头前一张八仙桌。两边有太师椅子。迎面挂着一轴大挑条山,画的是四仙出洞。两旁有一幅对联,写的是:
怕事忍事不生事,自然无事。
平心守心不欺心,何等放心。
三个人落了座,陈亮说:“杨大哥,你看这庙里,极其清雅。院中栽松种竹,清气飘然,这鹤轩里倒很洁净,真是别有一洞天。”说着话,小道童出去烹茶。只听外面有脚步声音,口念“无量寿佛”。口中又信口说道:“寻真误入蓬莱岛,青松不改人自老。采药童子未回来,落花满地无人扫。”只见帘板一起,孔贵由外面进来,这个人是五短的身材,头戴青缎道冠,身穿蓝布道袍,白袜云鞋。面皮微紫,燕尾髭须,浓眉大眼。一进来说:“原来大哥二弟三弟来了。由哪里来?”雷鸣说:“差一点你我弟兄不能见了。”
孔贵说:“雷二弟这话从哪里说起?”杨明瞧了雷鸣一眼,陈亮一睁雷鸣。
孔贵说:“杨大哥,陈三弟,你我弟兄知己的朋友,有什么话瞒我呢?”雷鸣说:“杨大哥,老三,不必瞧我,反正我不说华云龙拿镖打咱们。”杨明一听,说:“你这是不说!要说该怎么说呢?”孔贵说:“华云龙怎么回事?”
杨明叹了一声说:“孔二弟,你问陈老三,叫他说说。”陈亮这才把华云龙在临安怎么采花杀人,盗玉镯凤冠,怎么在赵家楼采花,怎么镖伤三友,多亏济公搭救,已往从前之事,细说一遍。孔贵一听,说:“好华云龙,真是忘恩负义!我要是前三年的脾气,当时下山,拿刀找他去。当初要不是杨大哥给撒绿林帖,三十六友结拜,谁认得华云龙是谁?”杨明说:“孔二弟,不便提了,你我谈别的。”孔贵吩咐童子,捡素菜,预备酒。当时童子把里间桌椅排好。四个人来到屋中吃酒谈心。正喝着酒。外面童子说:“了不得了,厨房有了火了。”四人一听,赶紧奔到后面。一瞧,厨房窗户纸着了。
赶紧拿花盆里水扑灭。孔贵要打小道童不留神。杨明说:“孔二弟你倒别打童子。你闻,有硫磺味。你我是做什么的,这分明是调虎离山计!你我到外面去。”四个人来到外面西配房。刚才坐下,就听床下咕咕噜噜一响,仿佛肚子里肠响。杨明说:“孔二弟,你养狗哪?”孔贵说:“没有。”杨明说:“我听床底下有肠鸣之声。拿灯来照照。”正说着话,由床下往外一窜,正是华云龙,杨明伸手拉刀。不知贼人由何处而来,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春秋